教师可以在教案中设定课堂的氛围和文化,以促进积极的学习氛围,教案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等要素的详细规划,以下是好文笔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蒙氏电子档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蒙氏电子档教案篇1
七年级excel教案
excel基本应用教案
一、内容分析
内容如下:初识电子表格、我的工作簿、工作表、excel中公式的使用、excel中函数的应用、数据的排序及筛选、excel中统计图表的制作。
二、学情评价
1、学员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浓厚,热情较高 2、学员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 3、学员运用电脑的能力较差
4、有些学员键盘操作不熟练,用一只手操作键盘现象较严重
三、目的要求
1、培养学员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2、提高学员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兴趣 3、规范学员上机行为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精心备课2、仔细讲授3、耐心辅导4、严格要求学员
课题: 初识电子表格
教学程序
一.、excel简介
的自我介绍excel的特长:进行数据处理,对处理结果进行分析,统计,排序等.2.启动excel的方法a.单击“开始”按钮b.将鼠标指向“程序”c.单击二级菜单中的“microsoftexcel”3.电子表格的组成见kp2下图:工作薄工作表单元格活动单元格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条状态栏工作区行列标签编辑栏工作表标签工作表控制钮
二、工作簿简介
工作薄由工作表构成,工作表由单元格组成.数据的输入,编辑都是在单元格中进行的.现在,先让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单元格.1.小小单元格在一张工作表中,在从a到Ⅳ共256列,1到行,共有个单元格.a.单一单元格地址表示法b.单一区域单元格地址表示法c.多区域单元格地址表示法2.单元格的选取a.活动单元格的选取b.区域单元格的选取c.选取整列,整行d.选取相邻的多行,多列不相邻多个区域的选取
三、有关单元格中的基本操作: 1.输入数据:用鼠标左键单击单元格,把它变为活动单元格,再输入数据;也可以在把它置为活动单元格后,在编辑栏中输入数据
2.修改数据:选中,输入新数据,即删除原数据;也可在编辑栏中修改
3.快速移动单元格:a.选定要移动的单元格区域b.把鼠标指针指向选中区域的边框上,变为箭头时,按下左键进行拖动,直到目标区域,再放开左键
4.快速复制单元格:同上,移动时按住ctrl键……
5.清除单元格内容:a.选定要清除的单元格区域b.编辑清除内容c.输入新内容 学员操作:开机、入网、启动电子表格,在各自的工作站机器上选取复习题2要求的单元格区域,按要求进行操作1.分别在单元格b2,c2输入数据89,将上述输入的数据89修改为将数据为96的单元格快速移动至单元格d34.将数据为103的单元格复制到单元格d45.清除以上数据为96的单元格的内容,并输入数据75.★提醒学员注意安全关机
教学后记:部分学员不能迅速输入数据,影响到后面的操作.课题: 我的工作簿
教学程序
一.工作薄与工作表比较
1. 工作簿与工作表一个工作簿中可以包括多个工作表,并不是一个工作表对应一个excel文件,而是一个工作簿对应一个excel文件。
2.保存工作簿☆工作簿名称:系统默认为book1…名,可自命名。☆保存工作簿a.选择“文件”菜单中的“保存文件”命令,或单击工具栏中的“保存文件”按钮。b.第一次保存会出现“另存为”对话框。在其中设置要保存的工作簿所在的目录与文件名。以后再存盘就不会出现“另存为”对话框了。c.如果想存在另外的地方或是想改变名另存一份,则可选择“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命令。练习方法:
启动excel电子表格,复习输入数据、清除内容、快速移动与复制单元格的操作。
在任一工作表中进行如下操作:在a
1、b
1、c
1、a
2、b
2、c2单元格中分别输入9
8、6
7、8
7、54、90、88。
将刚才的工作簿保存在c:mydocuments文件夹中,文件名为“数据表一”
将“数据表”文件另入d:盘中,文件名为“数据表二”
二、工作薄的建立。
1. 建立工作簿建立新的工作簿:单击“新建”工作簿按钮或选择“文件”中的“新建文件”命令。单击“确定”按钮,出现新建对话框。单击“窗口”菜单,可以看到下面列出了两个工作簿文件名,其中book2是新建工作簿,它前面的√表明此工作簿是窗口中正在编辑的工作簿,叫做当前工作簿.可以在此菜单下单击其他工作簿的名称,把它调入窗口成为当前工作簿.2.关闭工作簿a.先保存、再在“文件”菜单中选“关闭”命令,即可关闭文件。b.所有工作簿文件全部都关闭了,则当前屏幕如kp11下图所示。c.可以单击“文件”菜单中的“退出”命令,退出excel.学员练习:建立新的工作簿1.通过单击“新建”工作簿按钮来建立。2.通过“文件”→“新建文件”命令来建立。(会出现对话框)3.同时新建两个工作簿,通过单击“窗口”菜单来练习分别将book1,book2成为当前工作簿。4.建立一个名为[课外小组]的工作簿。按书上内容输入表,并保存。
三、工作表
1.打开已有的工作簿a.文件→打开或用鼠标单击工具栏上的[打开]文件按钮.b.在对话框中给出要打开的工作簿所在目录.c.双击文件[课外小组].2.命名工作表将表头改为“初一课外小组活动安排”.方法:选取d2单元格→将光标定位于“课外”前→输入“初一”为让工作表名符其实,将sheet1更名为“初一”,以示区别.3.重命名工作表a.用鼠标右键单击要重命名的工作表标签“sheet1”.b.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用鼠标左键单击“重命名”命令.c.工作表标签呈反白显示,这时直接输入你想改变的名称“初一”.学员练习:启动excel、打开名称为“课外小组”的工作簿、将表头改为“初一课外小组活动安排”、将工作表名称“sheet1”更名为“初一”、保存工作簿,关闭excel、关机。
教学后记:有部分学员不会用鼠标右键
课题: 工作表及工作表中的公式教学程序
一.工作表中的基本操作:
1.制作新的工作表a.切换工作表b.复制单元格
2.插入工作表a.用鼠标右键单击窗口底部工作表标签“sheet3”.b.在快捷菜单中选择“插入”命令c.选择其中的工作表标签,单击“确定”按钮d.插入其他工作表并重命名
3.移动工作表将鼠标指针指向工作表标签,按左键拖动放开即可.4.删除工作表a.单击窗口底部工作表标签中的工作表名称选定工作表b.单击鼠标右键c.从快捷菜单中选择“删除”。
学员练习:开机、入网、启动excel、选中名称为“初一”的工作表,选取b2:f8单元格区域,将其复制到名称为“初二”的工作表中,并将表头改为“初二课外小组活动安排”;.选中名称为“sheet3”的工作表,单击鼠标右键进行插入工作表的操作。试试:插入的工作表默认名称是什么?它位于sheet3表之前还是之后?将sheet3表移动到sheet4表之前,将sheet3工作表删除,保存文件,退出excel。
二、excel中的公式就是把我们熟悉的数学公式应用到单元格中。通过公式可对工作表中的数值进行各种运算,根据已有的数值求得新注数值。公式运算规律也遵从先加后乘除,先括号内后括号外,从左到右的规则。excel提供册公式计算功能既可使我们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亲自进行计算,又可避免运算中的错误,保证计算的准确性。序列的填充:
1.选取单元b4:c42.将鼠标指针选定区域右下角的填充柄处,鼠标指针变为十字光标状。
2.按住鼠标左键向右进行拖动,到h4单元格后松开鼠标。
练习:在excel中制做图中所示的工作表想想:观察这张表,有什么规律?如何快速输入这些有规律的部分呢?学会序列填充的办法来快速输入有规律的部分:星期一→星期五a.在b4,c4中分别输入星期一,星期二.b.选取单元b4:c4c.用鼠标左键按住填充柄向右进行拖动,到h4单元格后松开鼠标,即可。保存文件,退出excel。
三、excel中的公式形式:都是以“=”作为开头的。
1.求和运算:a.先选择与第一个学员王红的总计相对应的单元格i5b.在此单元格中先输入“=”,表明下面要用到公式了.c.在“=”号后直接输入b5+c5+d5+e5+f5+g5+按下回车键.2.自动填充的步骤如下:选定i5→用鼠标指向右下角填充柄处→按住左键拖动至i9再松开3.求平均数a.在j5单元格中输入公式:=7b.按回车键c.将鼠标指针指向选定区域j5右下角的填充柄处,按下左键向下拖动至i9松??
学员练习:启动excel电子表格a.选中b1,b2单元格,分别输入1,2b.用序列填充在b3,b4,b5,b6,b7中填数四.打开“信息小组上网时间统计表”文件a.用公式计算王红同学一周的上网时间b.用序列填充方法计算出其他同学的一周的上网时间c.用公式计算王红同学一周的平均上网时间d.用序列填充方法计算出其他同学的一周的平均上网时间五.保存文件,关闭excel。
教学后记:可采用用公式与不用公式的不同速度来对比教学
课题: excel中函数的应用
教学程序
一、新知现在,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公式的使用,但是当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复杂的公式计算时,你会发现输入一个正确高效的公式是相当费时的(可举例说明之).但如使用函数却不同.函数是一个预先写好的特殊公式.今天就来学习几种函数的使用:以kp28上图求王红一周上网时间总计及平均数为例:
1.总计(问:若用公式该如何求?)a.函数也必须以“=”开头,在i5单元格中先输入“=”,接着输入求和函数名:sumb.在函数名后输入参数,注意参数要求用“()”括起来.c.输入完后可以在编辑栏中看到完整的公式:=sum(b5:h5)d.按enter键,即可计算出结果。
2.平均值(问:若用公式该如何求?)a.先选择与第一个学员总计相对应的单元格在j5中输入:=average(b5:h5)c.按enter键,即可计算出结果。
3.公式的填充a.选取单元格i5至j5b.将鼠标指针指向选定区域右下角的填充柄处,鼠标指针变为十字光标状.c.按下鼠标左键向下进行拖动,到j9单元格后松开鼠标即可。
学员练习:开机、入网、启动excel、打开“信息小组上网时间统计表”文件a.用sum函数求王红的上网总计时间b.用average函数求王红的平均上网时间、运用序列填充方法求出其他同学的总计与平均时间,保存退出。
二.在刚才计算的过程中,也许会觉得,excel中有那么多数,参数也比较复杂,要掌握起来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有没有一个简单的提示来帮助我们使用函数呢?有,excel早已为你想到了,你可以借助excel中的“函数指南”的帮助来选择函数,输入参数,完成从函数输入到完成的全部工作.可以通过单击“粘贴函数”图标来启动函数指南功能.下面我们借用函数指南算一下上节课中每一个学员总计和平均:(注意操作步骤)1.选择第一个学员的总计单元格i5,在其中输入“=”2.用鼠标左键单击“函数指南”按钮.出现“粘贴函数”对话框.3.在“函数分类”下拉框中选择所需的函数类“常用函数”.4.在“函数名”下拉框中选择所需的函数名“sum”.你可以看到对话框下面的函数提示。5.单击“确定”按钮.6.单击number1行的,暂时隐藏对话框,显示出表格工作区,以选择数据范围.7.用鼠标拖动,选定所需的范围.8.再次单击,返回函数对话框.9.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三、小结:“函数指南”的用法(“智能化”)
学员练习:开机、入网、启动excel电子表格程序,打开“信息小组上网时间统计表”文件1.借用函数指南计算“王红”的总计2.利用序列填充完成其他同学的总计3.借用函数指南计算“王红”的平均值4.利用序列填充完成其他同学的平均值,保存文件退出excel关机。
教学后记:同时让学员领略excel的良好的人机交互功能!
课题:数据的排序及筛选统计图形的制作
教学程序
一.数据的排序
1.先归纳一下选取范围的方法a.相邻区域的选取:(三种方法)●用鼠标进行拖拉选取区域.●按住shift键,单击选择区域的两个对角单元格.●按住shift键,同时用键盘上的箭头选择.b.我块不相邻区域的选取:★用上面的方法选取第一块区域后,按下ctrl键不放开,然后再用上述方法选择其他的区域.2.排序步骤:a.选择要参加排序的数据范围c4:l9b.选择“数据”菜单中的“排序”c.设置要排序的主要关键字.说明:因为在选择范围时,选择了表头.所以要选中“有标题行”前的单选钮.d.由于想按降序排,所以选择“递减”e.单击“确定”按钮.
二、数据的筛选方法: 1.设置筛选●把光标定位在数据区●选择数据菜单中的“筛选”命令下的“自动筛选”.(问:表头的每个单元格的右边会出现什么标记?)●单击星期五旁边的下拉按钮.●单击下拉列表中的“自定义”选项.在“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对话框中做如下设置.●单击“确定”按钮.(讲述:筛选出星期五上网时间大于或等于30分钟的同学了!)●同理,可对星期六,星期日上网时间大于或等于30分钟的同学进行筛选.2.[板书]恢复筛选:(保留筛选标记显示全部数据)●选择“数据”菜单中的“筛选”.●选择“全部显示”命令.3.[板书]撤消筛选:(去掉筛选标记显示全部数据)●选择“数据”菜单中的“筛选”●单击“自动筛选”按钮,去掉前面的选中标记。四.小结:数据筛选的运用
学员练习:一.开机二.入网三.启动excel电子表格程序,打开“信息小组上网时间统计表”文件●筛选出星期五上网时间≥30的同学.●在上述筛选的基础上,再筛选出星期六,星期日上网时间≥30的同学.●恢复筛选,显示原来表格的数据.●撤消筛选,得到原来的表格.四.保存退出关机
三.统计表的制作:
1.[板书]图表的组成以上一课上网统计表中的数据为例,二维“每周上网时间统计”表中包括下列要素:●y轴标题●y轴(数值轴)●x轴(分类轴)●x轴标题●数据序列●图标标题●图例
2.[板书]创建图表★建立工作表中的内嵌图表★选取在图表中需要用到的数据.(c4:j9)★用鼠标单击“图表向导”按钮().★按照“图表向导”的指导,完成图表.★在“图标类型”中选择所需的图表类型,如“柱形图”,然后在“子图表类型”中选择第一种,然后单击“下一步”.★在“数据区”标签项下的“数据区域”中显示出已经选定的数据范围.可以重新圈定所需范围.★系列可以产生在行或列,在这里我们选择行,单击“下一步”按钮.★在“标题”签项下输入各类标题,单击“下一步”按钮.★选择生成的图表的存放位置.★如果你要将图表与数据分别放在不同的工作表中,就要选择“新工作表”.在这里我们选择“嵌入工作表”,单击“完成”按钮.四.小结:创建图表,使数据关系更明确.学员练习:一.开机二.入网三.启动excel电子表格程序,打开“信息小组上网时间统计表”文件●选取单元格c4:j9●将所选数据区域变成一种嵌入在工作表中柱形图.四.保存退出关机
教学后记:要引导学员看懂图表,知其表达含义。
蒙氏电子档教案篇2
?电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ee307
2、课程名称(中/英文):电机控制技术control technique of electrical machines
3、学时/学分:45/
4、先修课程:工程数学、基本电路理论、电机学、自动控制原理
5、面向对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
6、开课院(系)、教研室: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
7、教材、教学参考书:
教材名称、作者、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教材: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
谭弗娃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电机控制技术是介绍各类电机的控制技术及相关技术,包括直流电动机的拖动与控制,交流电动机的拖动与控制,现代交流调速系统等。电机控制技术结合了融合了电机,电力电子,微机原理技术,已成为电子及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当前电机控制的主流技术的基本原理。为深入开展相关科研项目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电机的控制技术及相关技术原理的基础上,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熟悉直流交流电动机的拖动与控制,并初步掌握电机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为深入研究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主要内容有:
第一章
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概述 1.电机拖动系统的构成 2.电机控制的基本要求 3.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4.生产机械的负载特性
5.电力拖动系统的运动平衡方程式和稳定工作奂概念 6.电动机调速的概念 7.电机调速系统的性能指标
第二章
常用控制电器和电动机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 1.控制电器的分类 2.常用控制电器及囵形符号 3.电器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 4.电动机的几个基本控制线路
第三章
直流电动机的拖动与控制 1.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2.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起动 3.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制动 4.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 5.直流电动机的开环调速系统 6.带速度负反馈的直流闭环调速系统 第四章 交流电动机的拖动与控制 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
四、实验(上机)内容和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习电机控制技术基本知识和原理。
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1.课堂教学注重启发式、交互式,教师应讲要点、难点和讲思路。2.实验分为三个层次:理论及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和综合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掌握高新技术能力的培养。
六、其它说明
考试安排:笔试(60%)+ 实验论文(40%):笔试主要检测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的程度,实验检测学生灵活掌握、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验论文主要检测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蒙氏电子档教案篇3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媒体、诞生、传递、迅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
通过认真读课文及同学之间相互介绍自己计算机操作方面的知识,结合实际上机操作进一步了解多媒体与计算机的关系。并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与同学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态度
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感悟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以及计算机正在为我们服务,在使用计算机时,要文明守法。
教学札记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计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让学生猜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能在学习中助我们一臂之力的一位“家庭成员”是谁?
2、介绍自己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的感受。
3、(出示多媒体电脑)然后板书课题(8、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围绕课题让学生提问题。
二、自学课文,理清层次。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进
1、学生在及高的学习兴趣下猜想是(电子计算机)
2、学生畅所欲言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在使用计算机时的感受。
3、学生观察、自由谈话,围绕课题进行质疑。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电子计算机的哪些知识?
(2)哪些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多媒体以及它与计算机的关系?
……
1、分组合作,读书自学。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想:在家中能代表现代科技的是什么?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大胆地提出问题。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计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行自学、互检。
2、再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
3、细读课文,理清层次,讨论课前提出的问题,找出疑难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解决疑难。
四、课堂练习。
把自己在课上学到的有关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讲给同桌听。
2、学生读课文,并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疑。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积极主动地交流计算机知识
此处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评价,解决共性问题。
第二课时
一、引导学生回顾。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再现学到的知识。
二、创设情境,引导扮演。
教师假想情景,呈现给学生自由选择,进行创意表演练习。
三、汇报表演,互相评价。
结合汇报,同学选择的扮演情境,对扮演者进行评价,促进提高。
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
学生自由选择情境,合作扮演。
学生综合收集的资料和本课所学进行创意表演。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假想情境如下)
1、妈妈想给你买电脑,而她又弄不清电脑与多媒体有什么关系,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讲给妈妈听。
2、如果你是电脑促销员,你如何向顾客介绍你的产品?
3一个小学生向你请教电脑知识,你怎样帮助他?
4、把你获得的知识告诉给爷爷……
四、教师小结,畅谈收获。
五、课堂练习。
结合课文和自己收集的资料,谈谈电脑究竟有多“神”?你认为未来的日子里,它还会有什么发展。召开“新型电脑发布会”。
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学内容及自己的想法畅谈自己的收获。
学生稍加思考后在“新型电脑发布会”上畅谈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要合理地想象
蒙氏电子档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悠闲、松弛、尴尬、熟视无睹、彬彬有礼、翩翩起舞”等词语。
2. 引导学生借助词语学习课文内容,能在辨别与争论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3. 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品读课文,领悟课文先概括后具体叙述的表达方法,积累优美的语言。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 了解泰国大象的特点,感受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体会大象与人类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与象共舞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在比较与欣赏中感受人象共舞的和谐画面,感受语言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神游泰国,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今天老师带着大家神游另外一个国家(播放图片)。
简介:泰国富有“千佛之国、黄袍之国”的美誉。这里到处是金碧辉煌,尖角高耸的庙宇、佛塔,无处不有精致美观的佛像,为泰国妩媚动人的热带风情平添了许多神秘的气息。今天,我们既不去欣赏泰国迷人的热带风情,也不去感受它佛教文化的神秘,而是跟随作者赵丽宏去感受与象共舞的另一番情趣。(板书课题:强调“象”与“舞”的写法)
设计意图:播放异国风情,拉近了学生理解的时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泰国有真切、直观、具体形象的感觉。并由“大象节”引入课题,为下文学习打下了感性理解的基础。
(二)自主学习,制定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了解些什么?请为自己制定学习目标。
在学生支离破碎的目标制订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完成以下目标:
(读:了解内容
想:情感表达方式
用:迁移运用)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已经完全习惯被老师牵着走,大胆放手让他们自己制订学习目标,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使他们逐步懂得自己学习的必要性。
(三)初读课文,初次识象
1.自由读课文,努力完成学习目标。自己试着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强调留下读书的痕迹:兴奋处疑难处、共鸣点)
2.和同桌简单交流读书感受。
3.检查读书效果:
自己感觉读书效果如何?做个小测验,把书合起来,想想自己记住了多少和“象”有关的四字词语?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靠自己去成功。词语的检测重在强调要学会“积累”——因为“学文如聚沙”。
4.思考词语:(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词语,请你读一读这些词语都和谁有联系?)
(1)不慌不忙悠闲沉着晶莹温和悠然而去
课文中这些词语都是形容大象的,透过这些词语你看到了一头怎样的大象?(温和悠闲自在)用不慌不忙、悠闲自在的语气读这组词
(2)冲锋陷阵攻城守垒以一当十以一抵百
透过这组词语你又看到了怎样的大象?(勇猛)(读出来)
(3)行礼谢幕彬彬有礼
透过这些词语你对泰国的大象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温文尔雅的大象聪明乖巧的大象)
(4)翩翩起舞摇头晃脑踮脚抬腿舞之蹈之
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对泰国的大象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聪明灵活的大象活泼可爱的大象)
设计意图:词语是有感情的,只有联系课文透过词语看到它背后传达的情意才能感受文学的魅力。通过词语教学巧妙地将课文内容进行梳理。
5.再读词语,用心感受:
教师有意把词语串成每段的第一句话,并相机呈现:“熟视无睹、国宝、聪明而有灵气、跳舞”等词语。引导学生在倾听中发现:每段的第一句话就是全段的中心句,把中心句串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6.小结:大家在第一环节教学中,自己读书,了解了主要内容,老师作为你们的学习伙伴和大家一同学习,帮助大家学会了在读书中摘记关键词语,并且引导大家学会思考,学会运用。
再看这些词语,你还会有什么发现?(初步感受“和谐”及象在泰国的特殊地位)
设计意图:通过词语教学巧妙地将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渗透写法,了解了全文的写作特色。同时在一次次读词语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一步步有所发现,逐步化难为易,有效地保证了学习效率。
(四)抓住重点,读中感悟
1.当象在我们心目中越来越神圣的时候,认真回顾全文,课文哪一段将这种美好境界进行了最精彩的描述?
2.自由读第五段,有一个词具有传神的功力,找到它就可以感受“与象共舞的美好境界”。学生自学
设计意图:一个巧妙的问题设计给予学生学习的具体导向,他们在读书中辨别,在读书中思考,再次感受词语的魅力。
3.汇报交流。
①预设1:
翩翩起舞:引导学生联系下句理解:
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
请学生反复朗读这段文字。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找到的词语进行朗读训练,强调朗读要努力做到眼中有景,心中有情,才能准确传达出文字的感情。把具体的描写还原成画面能让阅读自有趣味,舞之蹈之的大象才能出现在我们面前。
②预设2:
感染:
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观众都拥到了宽阔的场地上,人群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引导学生思考“感染”的根源,在思考中想象“人群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的热烈气氛”。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找到的词语进行想象训练。抓住看似普通的词语大胆想象,引导学生感受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乐趣。同时巧妙地将口语表达与想象力训练有机结合。
③预设3:
陶醉:
毫无疑问,它们和人一样,陶醉在音乐之中了。
引导学生充分地阐述“陶醉”的理由,在讲述中回顾全文,感受人象相处的和谐美好。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找到的词语进行小结训练。抓住词语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感受象在泰国的特殊地位才能感受象完全放心地与人类和谐共处的原因。
4.小结并指导朗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因为每一个词语都是作者精心构思而成,每一个词语都表达了人与象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筛选词语不是目标,在筛选中学会思考,学会运用才是目的。
(五)回扣全文,总结提升
蒙氏电子档教案篇5
?黛玉初进荣国府》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能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了解生词的意思。
3.运用学习前两课的方法读文章,了解人物的性格。
4.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教学重点:运用学习前两课的方法读文章,了解人物的性格。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
教学准备:《红楼梦》相关资料;电视剧《红楼梦》片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这个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文章?作者是谁?
2.学习这几篇文章我们都采用了什么方法?
3.今天我们又要采用这种读书方法来学习一篇经典的文章《黛玉初进荣国府》。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的收获
1.说说这篇文章改编自哪一部小说?作者是谁?你对这部小说有多少了解?
2.教师补充《红楼梦》的相关知识。《红楼梦》中写到的人物有四百多个,这些人物各具特色,对主要人物的描写更是惟妙惟肖,足见作家的功力。
三、浏览课文,说说文章都写了哪些内容?找出文章主要描写的人物
四、自学重点段落第5、6、7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王熙凤都说过些什么话?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对谁说的?
2、学生自学,在书上作记号。
3、小组范围内交流,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5、出示思考题:王熙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小组内探究、讨论,并做记录。教师巡视。
7、小组内推举代表在全班发言。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新的揣摩人物性格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再谈课文,想想从文中你了解到黛玉是个怎样的人。
五、自学课文第1、2、3、4自然段,在书上作记号
1.交流,你从这四段中又读出了什么?
2.播放录像,让学生直观感受封建贵族的奢华,了解林黛玉的谨小慎微、冰雪聪明和王熙凤泼辣爽快、圆滑的性格。
蒙氏电子档教案5篇相关文章:
★ 电子申请书8篇
★ 电子板申请书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