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雨的秘密教案5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课时的分配也是教案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它决定了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教案的关键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做出调整,下面是好文笔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科学雨的秘密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科学雨的秘密教案5篇

科学雨的秘密教案篇1

活动目的:

1、引导小朋友自己尝试做小实验,使小朋友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一些科学现象。

2、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3、激发小朋友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木偶台、木偶小兔、兔妈妈。

2、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投影机、故事《小水滴旅行记》、有关幻灯片、磁带。

活动过程:

一、幼师木偶表演,提出尝试问题幼师以兔妈妈带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问妈妈:“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故事情景导放课题,提出问题:“小朋友,你知道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吗?”

二、小朋友做小实验(小朋友第一次尝试,分组活动)

1、小朋友点燃酒精灯,把水加热。

2、幼师提出尝试问题: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水热了就会有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4、讨论:你平时看到过“蒸发”现象吗?

(发散性思维)

三、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小朋友第二次尝试,集中活动)

1、请你摸一下,玻璃片是冷的还是热的?

2、倒热水在杯里,问:杯子里冒出来的是什么?(水蒸气)

3、把玻璃片盖在茶杯上,会出现什么?

为什么玻璃片上会有小水珠?得出实验结果:水蒸气遇冷就会变成小水珠。

四、放幻灯(通过直观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会下雨”的科学现象)

1、太阳是一个大火球,又像一个厅怪的炉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阳一晒,都变成了水蒸气,这么多的水蒸气都到哪里去了呢?

2、请小朋友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记》(结合幻灯)

3、请小朋友把“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小秘密告诉兔妈妈和小兔。

五、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1、请小朋友试着说出雨的好处。

2、请小朋友试着说出雨的危害。

3、总结小朋友讲的雨的好处的危害,教育小朋友从小学知识、学本领,长大当下名科学家,要让雨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活动反思:

活动设计思路比较清晰、简单的,通过图片、欣赏课件、游戏表演,一环紧扣一环,过渡也较自然,幼儿能随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接近主题。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注意力都很集中,思维也很活跃,常规纪律自觉遵守。大部分幼儿举手发言很积极,思维至始至终都跟随着老师,当然也有极个别幼儿虽然做似端正,却没有主动发言,他们应成为老师关注的焦点,要想办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小百科:雨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是由大气循环扰动产生的,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唯一方法。从天上掉下雨滴,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地球表面水蒸发上升遇冷形成了雨。雨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资源。

科学雨的秘密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分离、挖、塑造、经验回忆等活动,感知探索沙轻、细小、不溶于水及加水后容易塑造的特性。

2、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诱发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6、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7、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玩沙工具、水若干桶、纱布、吸管若干。

活动过程:

1、运用沙子宝宝的秘密这个话题引起幼儿活动的愿望。

师:我们今天要和沙子宝宝交朋友。沙子宝宝呀,最喜欢和知道它秘密的小朋友玩。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找一找沙子宝宝的秘密吧。

2、运用各种工具,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感官感知沙的特性。

(1)用纱布分离出小石子和细沙,并通过触摸、抓捏感受和体验沙细小的特点。

(2)用吸管吹一吹干沙,体验沙轻的特点。

(3)把筛出的细沙倒入水桶中,通过观察和搅拌体验沙不溶于水的特点。

3、组织幼儿积极讨论玩沙活动中的发现。

小结:所以我们小朋友在玩沙的时候不要把沙子拿来扔,避免沙子飞到眼睛里。

4、再次玩沙,引导幼儿用水把沙浇湿,观察沙子遇水后结块的.变化。

往沙箱中倒入水,用手感知干沙与湿沙的区别,干沙轻,不易捏合;湿沙重,易捏合。

小结:沙子可以和水一起玩,那么我们小朋友也可以利用水和沙子一起做游戏。

5、组织幼儿分组进行小组造型,体验干沙和湿沙的任意造型。

幼儿自由分组玩沙,教师适当引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共同完成作品。

6、评价幼儿的表现。

你们今天表现都很棒,都找到了沙子宝宝的秘密。沙子宝宝说下次还想和你们做游戏呢!

活动反思:

联系生活揭示科学知识的意义。要做到科学教育与幼儿的生活相结合,不仅是学习课题来自生活,还应该引导幼儿能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了科学知识可以为生活服务。这样做,可以拉近幼儿与科学的距离,使幼儿对科学产生一种亲切感。

科学雨的秘密教案篇3

活动名称:

奇妙的声音

活动目标:

1、指导耳朵能辨别声音,了解保护耳朵的方法

2、喜欢听好听的声音

3、了解声音与人的关系,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声音的录音、各种乐器、药盒、皮筋、酸奶瓶、豆、玉米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区分各种声音

教师:“左一片,右一片,隔着山头看不见。”猜一猜,这是什么?(幼儿猜出是耳朵)耳朵有什么用呢?

幼儿:“耳朵能听见声音。”“没有耳朵,什么声音也听不见”

教师:听一听,这是些什么声音?(唱歌、电话、下雨、鸡鸣、咳嗽、拍手等声音)

除了这些声音,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

如果世界上什么声音都没有,会怎么样?

(幼儿“如果没有声音,说话只能比划”“汽车没有声音,会把人撞死的”“上课没有声音怎么听课呀?”“没有声音,乐器也不响了。”)

教师小结: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人们生活离不开声音,但有时候也需要安静

教师:(请幼儿玩乐器,每人一件,自由敲打,相互交换)你用什么办法让乐器发出了声音?

教师小结:许多东西都可以发出声音,不同的东西发出不同的声音。

二、体验声音的组成

教师:(请幼儿停止一切活动)嘘!怎么没有声音了?一会有声一会又没声,这是怎么回事?

声音是怎样来的?请大家来试一试,请伸出你的手,轻轻地把手放到喉咙上,我们一起来说儿歌“洗手”刚刚说儿歌的时候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教师小结:不论什么东西,震动了才能发出声音,不动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声音,都是耳朵帮助我们听到的,那小朋友说一说怎样保护耳朵?(不随便挖耳朵,声音大时要张开嘴或捂上耳朵,不要把东西放进耳朵里)

三、小制作

看,老师给你们带来许多东西,请小朋友做一个琴和沙锤,让我们一起用自己制作的小乐器来演奏歌曲吧!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在院子里、路上、家里听一听还有什么声音。

科学雨的秘密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各种各样的罐子在小区、家里到处都有。在成人眼里,空的罐子就成了垃圾;但在孩子们眼里却成了宝贵的玩具,可看可玩可制作……由此可见罐子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何不充分利用这些唾手可得的废旧物来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呢?由此,产生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物体碰撞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学习分辨2种声音。

2、自然地讲述探索结果。

3、对听辨声音感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知道不同物体碰撞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学习分辨2种声音。

难点:自然讲述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会开启八宝粥罐子。

物质准备:八宝粥罐子32个,(8个装米,盖上有暗标记,9个装塑料珠子;15个空罐)。米、塑料珠子各2盆。空筐2个(贴有米和珠子标记)。

活动过程:

一、幼儿第一次操作探索:我发现了什么?(3分钟)

⒈幼儿第一次探索,听辨有无声音。

师:“桌上有许多漂亮的罐子,请你不要打开,摇一摇,听一听,再告诉大家你有什么发现?”

⒉与同伴分享:你发现了什么?

二、学习听辨两种声音。(10分钟)

⒈幼儿第二次探索,猜猜罐子里的声音可能是什么发出的?

⒉学习听辨二种声音。

(1)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2)猜猜罐子里的声音可能是什么发出的?

(3)谁和他的声音是一样的?

(4)打开来看看是什么?(进行验证:米、珠子)

小结:原来罐子里装了不一样的东西,发出的声音就不一样了。

⒊归类摆放

⑴听口令摇动对应的罐子。师:米宝宝一起来唱歌;珠子宝宝一起来唱歌;

⑵出示有标记的筐,请幼儿按指令归类摆放。师:米宝宝罐子放在米宝宝标记的家里,珠子宝宝罐子放在珠子宝宝标记的家里。

⒋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制作会唱歌的罐子。互相猜猜罐子里的秘密,进一步巩固对二种声音的认识。

师:下面请小朋友选择桌上的珠子或米其中一种装进空罐子里,然后盖上盖子,一起来做会唱歌的罐子。

(1) 要求:把罐子放在脸盆里装,米和珠子不要洒出来。

(2) 分组演奏。按材料不同分两组坐,听指挥演奏。

三、活动延伸:寻找不同声音。(2分钟)

再去找找,罐子装了其他材料会发出什么声音?

活动反思:

值得肯定的地方:

1.幼儿对活动关注度高,始终乐于探索,兴趣盎然。

2.活动目标符合本班幼儿实际能力。

3.教师语言儿童化,既不失科学活动的精炼,又符合托班幼儿年龄特征。

4.教师能够根据本次活动实际发展,及时、灵活调整活动环节。

存在不足及调整措施:

1.幼儿在第一次探索操作环节,出现拿着罐子敲桌子现象,虽属“自由探索”,但是敲击会损害桌子,教师应该及时制止、教育。

2.第一环节,教师没有明确提出要求不要打开罐子,幼儿把罐子打开米撒了一地,个别幼儿注意力转移,去地上捡米,导致一些混乱。

3..幼儿按标记归类摆放环节,教师发现了一名幼儿摆错位置,提出质疑:“我看到咚咚咚的罐子放到小标记的盒子里了,应该放哪里呀?”教师发现了幼儿的错误,应该要求幼儿自己纠正错误,教师的指导语明显指示正确的是放在大标记盒子里,幼儿也就用不着思考了。

科学雨的秘密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玩水中感知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透明的、无味的,是会流动的,具有浮力和溶解性的特点。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

(3)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活动准备:

(1)教师材料准备:盛有清水、牛奶、醋的玻璃碗各一个,在水中会下沉的小物品(如石子、玻璃珠、麻将牌等)两个;示范用的各组实验用具一套。

(2)幼儿材料准备:盛水的大脸盆四个;小脸盆两个;塑料小篮、能盛水的小容器若干;白糖、盐、奶粉等若干;筷子、汤匙及装有半杯清水的小杯等若干;泡沫板、大花片、小石子、玻璃珠、螺丝帽、吹塑纸等各种不同质量的物品或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1、猜谜活动:一开始,教师就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谜来请出小客人,然后请小朋友找出小客人身上的小秘密,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2、演示活动: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水的小秘密之一,为接下来的操作活动做好准备。

3、操作活动: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4、交流总结活动:在这里,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幼儿可以尽情表达,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友语言,还拓宽了幼儿思维。

5、结束活动:结合前面幼儿的回答--水龙头里的水是流动的,教师让幼儿到盥洗室去观察水是如何流动的,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寻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科学雨的秘密教案5篇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类活动教案参考5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

大班科学冷与热教案5篇

幼儿园沉与浮科学教案5篇

大班科学有趣的书教案推荐5篇

大班科学冷与热教案优秀5篇

科学小班教案最新8篇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通用6篇

科学玩石头教案7篇

科学小班教案推荐7篇

科学雨的秘密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7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