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正好自己的态度,才能写出合理的方案,为了保障活动的顺利举行,我们一定要将活动方案制定好,下面是好文笔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好声音活动方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好声音活动方案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耳朵能辨别声音。
2、能借助不同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3、尝试用身体发出声音,体验身体唱歌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塑料口香糖罐子人手一个、绿豆、音乐录音、人手一张白纸。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1、让幼儿跟随音乐做律动,调整好情绪。
师:小朋友,刚刚的音乐好听吗?你是用身体的哪个部位听声音的呀?
2、感知、区分各种声音。
放课件中的录音,听是什么声音(各种小动物的声音、孩子的笑声)?模仿这些声音。
(二)在活动中发现声音
1、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准备了一样好玩的东西,小朋友想一下怎样让它发出声音?(每人发一张白纸,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玩这张纸,教师观察幼儿如何去操作)
一分钟后请个别小朋友分享他让玩具(白纸)有声音的方法,让其他小朋友跟着学。
2、老师为幼儿展示两种方法,让幼儿想象白纸发出的声音像生活中哪些东西发出的声音,然后模仿一下。
3、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样好玩的东西,可是不知道它会不会唱歌,老师想请小朋友帮个忙,和老师一起试试怎样让它唱歌好不好?(出示罐子,每人一个)
给幼儿一分钟的时间,让幼儿自己去尝试让瓶子发出声音,然后请个别幼儿为大家展示,幼儿回答出“装进去东西就有声音了”时,为幼儿出示绿豆,之后让幼儿拿着小瓶子跟音乐做律动。
(三)身体会唱歌
师:小朋友,一张白纸会唱歌,一个小瓶子也会唱歌,是不是很奇妙呀?那小朋友你会唱歌吗?(请一位幼儿起来为大家唱首歌)
师:除了小嘴巴会唱歌,你身上还有哪里也会唱歌啊?
幼儿一一展示自己的身体是如何唱歌的。
幼儿跟随音乐做律动(用上面所展示的会“唱歌”的身体器官来做律动。)
(四)活动延伸
师:有这么多的东西会“唱歌”,一张纸会“唱歌”,小瓶子会“唱歌”,小朋友的身体会“唱歌”,小朋友想不想再找找好听的声音?那请小朋友到教室外面去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也会“唱歌”,好吗?
(活动延伸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兴趣,使活动有延续性,幼儿有再探索的。)
幼儿好声音活动方案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敲打物品,使物体发出声音。
2、通过探索让幼儿发现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活动准备
报纸、球、塑料盆、铁盆、木棒、筷子、纸盒、茶叶桶、小塑料桶、易拉罐、奶粉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会唱歌的小喇叭,让我们来看一下吧!”(出示课件)教师引导幼儿说出三个不同颜色(红、黄、绿)的小喇叭。
师:“让我们先来听一下红喇叭唱了一首什么歌吧!”(播放录音)幼儿说出小狗叫并进行模仿。(依次播放黄喇叭、绿喇叭)
2、教师与幼儿一起寻找声音。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我们的身体也会唱歌。”(教师鼓励幼儿说出身体哪个部位会唱歌,并进行表演。)
师:“那小朋友还听过什么样的声音?”(教师鼓励幼儿说出听到的声音并模仿。)
(二)探索游戏
1、师:“小朋友,请把你的眼睛闭上,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教师搓报纸发出声音,激发幼儿的兴趣)
2、什么东西会唱歌?
幼儿自选一种操作材料,尝试让材料发出声音。(出示多种废旧材料)
师:“你认识它们吗?请你选一个喜欢的物品,想个办法让它们唱歌吧!”(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尝试多种方法使手中的物品发出声音。)
3、交流展示。
师:你用什么方法让手里的东西发出声音?它发出的声音像什么?
(1)请选择相同物品的幼儿一起到前面表演展示,发现同一种物品发出的声音是相同的。
(2)师:它们手里的东西是一样的,听听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为什么?
操作演示,让幼儿了解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
(三)合作操作表演,充分体验声音带来的乐趣。
师:“小朋友,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更好听的乐器,(教师出示乐器)请小朋友过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我们一起听音乐表演吧!”(幼儿与教师听音乐用乐器进行表演)
教师小结:小朋友声音是无处不在的,有美妙的声音,也有噪音,现在让我们一起到外面寻找更多的声音吧!
幼儿好声音活动方案篇3
?活动目标】
1、主动探索利用不同材料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纸盒、有盖的瓶子、豆子、脸盆。
2、白纸、塑料纸、餐巾纸。
3、纸杯、玻璃纸、塑料杯、小木棒若干。
4、小旗、金箍棒、扇子、蒲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利用谈话引入主题。
师:“孩子们,我是小小魔术师,今天我要给大家变一个魔术。”
(二)基本部分
1、制造声音。
教师出示一只空瓶子摇一摇,请幼儿听一听有没有声音。再拿出一颗豆子摇一摇,请幼儿听一听有没有声音。
师:“现在我要变魔术了,注意看好了。”
教师将这两个没有声音的东西变得有声音,只要把豆子放进瓶子,盖好瓶盖,摇一摇,你们听到什么了?
教师小结:声音原来是制造出来的,现在我要考一考你们,看你们谁能制造出声音来。
2、分组制造声音。
(1)教师介绍四个部分的材料,鼓励幼儿去每个部分探索,尝试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来。
(2)幼儿分组自由探索,教师进行指导。
如“瓶罐区”重点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器皿装豆子,听一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纸区”引导幼儿听一听挥动纸、搓搓纸发出的声音。
“杯子区”引导幼儿敲击不同的杯子,尝试对着不同的材料的杯子说话,听一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3、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1)你们是怎么制造声音的?制造出来的声音像什么?
(2)声音表演会
要求幼儿用手里的东西来制造表演出这些声音。
下雨天场景(模仿下雨、打雷)摇晃豆盒像下雨声。
打电话(用嘴对着被口说话)
着火了(揉搓塑料纸)
刮风(摇动旗子)
4、了解噪音的危害,结合实际对幼儿进行教育,教育幼儿要保护嗓子和耳朵。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自己制造出很多声音,但是,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声音大一点?什么时候该让声音轻一点吗?奥,对了,小朋友们睡觉时或爸爸妈妈下班回来时,我们要轻轻地走路、轻轻地说话,回答问题时,要高声回答。孩子们,在我们的周围有的声音优美动听,如优美的歌声、动听的琴声、小鸟叫声、小河流水声。而有的声音像汽车喇叭声、小朋友大吵大闹的声音、电钻钻洞的声音,这些声音非常的刺耳,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叫噪音。我们如果听到很响的声音时,要马上按住耳朵并张大嘴巴,平时也不要大吵大闹,要保护好嗓子和耳朵。
(三)结束部分
在音乐《小鸟飞》的伴奏下,带领幼儿到室外去寻找能发出声音的物体。
幼儿好声音活动方案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听诊器可以使声音放大的现象,产生操作兴趣。
2、产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听诊器1-3个。塑料漏斗,像皮管,酸奶杯,线,回形针。
活动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引导幼儿把手放在胸膛上,感觉心脏的跳动。
2、指导幼儿趴在同伴的胸前听一听心脏跳动的声音。
3、让幼儿戴上听诊器听一听同伴,老师心脏的跳动声。
教师:用听诊器听到心脏的跳动声和趴在前用耳朵听到的心脏跳动声有什么不同?
二、小实验
1、观察桌上的材料
塑料漏斗,像皮管,酸奶杯,线,回形针。
2、教师提问:
我们能运用桌上的材料来做一个传递声音的实验吗?”
3、教师示范制作方法:
在俩个酸奶杯低各挖一个小洞,用线穿过,再用回形针卡住。
4、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游戏—打电话
1、用自制电话通话。
教师引导幼儿用手握住线。
2、教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3、教师小结:声音是通过线来传播的,如果把线握住,声音就传不过去了。
四、幼儿讨论:动听的声音和烦人的噪音
幼儿好声音活动方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感知不同的容器、不同的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激发探索声音的兴趣,体验操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内装硬币、纸团、黄豆、沙的旺仔牛奶罐若干,各种容器若干(玻璃瓶、口香糖罐、奶茶杯、八宝粥瓶)、黄豆若干。
活动过程:
一、感知相同容器、不同材料发出的声音
1.请幼儿分别玩一玩、摇一摇桌上的罐子。 听一听、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2.引导幼儿猜一猜罐子里装的是什么?
(1)幼儿自由讨论
(2)幼儿打开罐子封口检验。
3.小结:同样的瓶罐,装不一样的东西,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二、探索比较不同的容器,相同的材料发出的声音
1.出示各种容器,引导幼儿自由探索
2.同伴自由比较、交流
3.集体感知、讨论
4.小结:不同的瓶罐,装同样的东西,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观察比较同样容器、同样材料、数量不同发出的声音
1.教师演示,幼儿比较
2.幼儿尝试探索,自由比较、交流。
3.小结:同样的瓶罐,装同样的东西,装的数量不一样,声音也不一样。
四、用自制响罐为歌曲伴奏
幼儿好声音活动方案篇6
活动背景: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出一些噪声,如:大声地讲话、发出尖叫声、音乐活动中杂乱的敲击声等,而且劝阻效果甚微。在我们的生活中,噪声也无处不在,教育幼儿区分乐音和噪声迫在眉睫。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区别感受乐音和噪声,并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围绕这个重点,启动幼儿的各种感觉器官去感知,如用耳朵听、用动作表现、用手画自己的感受等,使幼儿充分理解噪声的危害,并共同来参与环保活动,使环境意识深入幼儿的心田。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让幼儿理解噪音和乐音。
2、感受噪声和乐音并会区别,知道噪声的危害。
3、产生创造安静环境的欲望,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故事flash。
2、各种声音(包括噪音和乐音)
3、水彩笔、各种形状的卡纸(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引出主题。
1.让幼儿分段欣赏故事“动物城里的百货商店”。
2.根据故事内容提问,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出噪音和乐音。
二、区别噪音和乐音。
1.在生活中,你们听到过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什么样的声音是乐音?
2.放录音,请幼儿说说哪种是噪音,哪种是乐音。
3.放录音,请幼儿用身体动作或表情等来表示噪音和乐音。
三、了解噪音的危害。
1.你们喜欢噪音还是乐音?为什么不喜欢噪音?噪音有什么危害呢?
2.我们听到噪音该怎样保护自己呢?
四、创设安静的环境。
1.产生减少噪音的意识,激发他们制作有关减少噪音标志的欲望。
2.幼儿制作减少噪音的标志。
3.展示交流。
4.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1.幼儿把设计的标志贴到需要安静的地方。
2.幼儿尝试为其它区域设计一些标记。
幼儿好声音活动方案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有各种声音,不同的声音能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
2、初步懂得东西振动就产生了声音。
3、发展注意力和听辨声音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声音
2、小铃、小鼓鼓、木鱼等玩具。
活动过程
一、听声音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课件:声音
1、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1)笑声
(2)哭声
(3)打呼噜声
请小朋友睁开眼睛
2、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让幼儿说一说听到的声音,引起幼儿听辨的兴趣。
3、你们还想听其他的声音吗?
请小朋友再闭上眼睛
(1)吃东西的声音
(2)打喷嚏
(3)钟表的秒针
回答老师,听到了什么声音?(幼儿自由发言)
二、认识声音
1、你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敲鼓
(通过实验让幼儿理解物体的震动)
让幼儿把小手放在小鼓上,老师用鼓槌敲几下,让幼儿通过
耳听、手模、眼看、感知物体发出声音时在不停地振动。
(2)小朋友用什么能听到声音?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耳朵具有辨别振动的功能,能将振动发出的声音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给大脑。
(3)你们知道耳朵除了能听声音,还有什么作用吗?
告诉幼儿,我们的耳朵还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
耳朵很重要,我们一定要保护耳朵!
三、幼儿操作,感知震动产生声音
1、请小朋友玩一玩桌子上这些小铃、小鼓、木鱼等玩具。
提醒幼儿边敲边观察,注意听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让幼儿感知物体发出声音时在不停地振动。
小结: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我们用耳朵来听各种声音。
2、讨论什么样的声音好听。
(1)播放音乐
(2)播放噪音
让幼儿感知乐音和噪音,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相互说一说各种声音,
好听的声音,不好听的声音。
四、游戏:听一听
1、幼儿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另一名闭上眼睛倾听,
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知道了什么事情。
2、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不同的声音可以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
如:敲门有人来了,打呼噜有人在睡觉等。
幼儿好声音活动方案篇8
活动目标: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3、初步尝试用不同声音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4、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套桶娃娃,蚕豆、米、绿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乐,透明的瓶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让套桶发出声音。
出示空套桶,“今天套桶娃娃想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
教师摇动空套桶,“你们听,怎么没声音?”
1、 教师设问:
你有什么办法让空套桶发出声音?(在套桶里装上东西)
“我们一起动手让套桶娃娃发出好听的声音,在你的套桶里装上一样东西,盖好,握握紧,摇一摇、听一听。”
幼儿探索、操作。
2、集体探索:
“你们的套桶娃娃发出声音来了吗?让我听听。”(幼儿集体摇动套桶。)
“你的套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3、交流、分享:你在套桶中放了什么?(个别回答)
它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们来学一学。(集体)
这个声音像什么?
二、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分组活动:
让幼儿尝试换一种东西放在套桶中,摇一摇,听一听。
“小朋友在套桶里放了一种东西,你想不想再换另一种东西放在套桶里,听听刚才的声音和现在的声音一样吗?”
“小朋友拿着你的空套桶找一组你没玩过的放在你的套桶里,摇一摇、听一听。”
2、教师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让幼儿比较前、后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你第一次玩了什么?这一次玩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教师让两个幼儿比较,“你们俩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3、集体讨论,请三位幼儿示范。
“小朋友,你们听,他们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请你们猜一猜, 小朋友的套桶里装的是什么?”
让幼儿猜测,“你们猜的对不对呢?”
教师帮助个别幼儿把东西倒进透明瓶子里让幼儿验证猜的是否正确。
得出结论:不一样的东西,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观察、比较同种物体在套桶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演示两个装有同种物体的,数量不同的套桶,让幼儿比较。
“你们既能听出声音来又能猜出来,你们真能干。”
“我这里也有两个套桶娃娃,你们听一听,他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你们来猜一猜,这个套桶里装的是什么?”(幼儿猜测后,打开让幼儿验证)两次。
“为什么一样的东西,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一个多、一个少)
得出结论:一样的东西,一个多,一个少,它们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就不一样。
四、集体用会响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小朋友的套桶娃娃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那我们来为乐曲《小手爬》伴奏。”(集体伴奏两遍)
五、结束活动。
幼儿好声音活动方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