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儿歌水的教案5篇

时间:
Iraqis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小组讨论的教案,学生能够分享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教案的灵活调整能力使教师能够在教学中灵活应变,适应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以下是好文笔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班儿歌水的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小班儿歌水的教案5篇

小班儿歌水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理解其内容。

2、感受秋天落叶飘落自然景色,丰富幼儿想象力。

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树叶若干、树叶头饰、磁带

活动过程:

(一)演唱歌曲《秋天》,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教过一首歌曲《秋天》吗?让我们一起来唱一下吧!咦,秋天到了什么东西会从树上掉下来?

2、幼儿自由发言。

(二)学习儿歌内容,理解其内容。

1、教师把树叶从半空中丢下,让树叶自然飘落下来。

2、提问幼儿:树叶飘下来像什么呢?

3、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4、学习儿歌:

①教师介绍儿歌名称

②教师完整朗诵一遍,幼儿欣赏。

③提问:这首儿歌叫什么名字?儿歌中的树叶像什么?

④让幼儿学念儿歌。

⑤让幼儿配戴头饰,边朗读边表演。

(三)运用音乐形式,帮助幼儿掌握儿歌内容。

1、把《小燕子》的韵律带到儿歌《小树叶》当中,用演唱的方式来演示。

2、教师完整唱一遍。

3、师幼一起唱。

附:小树叶,飘呀飘。飘来飘去像小鸟。小树叶,飘呀飘。飘到地上睡大觉。

活动反思:

一、设计意图:

这首儿歌主要让幼儿学习儿歌,理解其内容。感受秋天落叶飘落的.自然景色,丰富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大胆的发挥想象力,说出对落叶飘落下来的想象力。

二、优点:

1。教态自然清晰,环节安排清晰,内容丰富。

2。课堂秩序不错,幼儿回答问题积极。

3。结束形式不错。

三、不足:

1。目标有点达不到,幼儿感受不到秋天落叶的自然景色

2。准备得不够充分,整首儿歌动作太多。

3。幼儿倾听能力需加强,举手发言习惯要养成。

小班儿歌水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初步感知哄小花猫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2.探索用轻柔的声音与雷公公对话,哄小花猫睡觉。

3.注意与同伴协调一致的朗诵儿歌,体验关爱小花猫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声音:“雷公公”(雷声)

2. 图片:大花猫。

3.《摇篮曲》的音乐磁带。

声音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初步感知哄小花猫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1.教师怀抱“小花猫”

2.我们的.小花猫晚上抓了一夜的老鼠,很辛苦,该睡觉了。

演唱《摇篮曲》哄其入睡。

二、学习儿歌。

1.幼儿产生请求雷公公不要吵醒小花猫的愿望,引出活动名称。

(1)播放声音:雷声

(2)是什么声音呀?是雷公公在打呼噜呀!都要把我的小花猫吵醒了,

我们一起来请求雷公公轻点打呼噜,好吗?

2.幼儿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教师用请求的语调示范朗诵儿歌,然后再对幼儿说

雷公公听到我们的声音了它不再打葫呼噜了,我们再把小花猫哄睡着。

最后,与幼儿一起继续哼唱《摇篮曲》哄小花猫睡觉。

3.幼儿跟诵儿歌。

教师继续放录音,雷声继续,教师号召全体小朋友跟诵儿歌。

“雷公公呼噜打的太响了,没听见,我们再一起说说它吧!”

4.幼儿集体朗诵儿歌。

再次引导幼儿哼唱《摇篮曲》,突然雷声又响起。幼儿自然迁移。

集体朗诵儿歌,注意声音要保持一致。

5.幼儿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教师提问,启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用轻柔的声音朗诵儿歌与雷公公对话。

“雷公公怎么又打呼噜啦!想想看,我们应该怎么样请求它,雷公公会听得舒服,

又不会吵醒小花猫。

三、幼儿人手一只“小花猫”,唱《摇篮曲》,哄其入睡。

1.雷公公它不打呼噜了,还和我们一起哄小花猫睡觉呢!

2.听音乐《摇篮曲》,教师启发幼儿,轻轻将小花猫送到小床上,

让小花猫安静地睡觉,再提醒幼儿轻轻地、有序的离开教室。

附儿歌

?小花猫睡了》

雷公公,雷公公,

请您清点打胡噜。

我的花猫在睡觉,

不要吵醒小花猫。

小班儿歌水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知道小兔、小鸭、小猫、小象的基本特征。

2.能跟念儿歌,乐意一起参加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森林背景图、四种小动物图片、大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今天,老师请了许多动物朋友来我们小一班做客。,看看谁来啦?

出示图片:小兔

1.师与小兔打招呼:小兔小兔早上好。

2.引导幼儿按照老师的节奏与其它小动物打招呼(小鸭、小猫、小象),

3.打招呼:

小兔小兔早上好

小鸭小鸭早上好

小猫小猫早上好

小象小象早上好

(二)理解儿歌内容

1.讨论捉迷藏的玩法: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是怎么玩的?

2.幼儿闭眼,教师将小动物的图片插入背景图片。(游戏情境创设)

3.幼儿找小动物,引导幼儿学说完整句

师:你是怎么找到的?小兔小兔哪里长?——小兔小兔耳朵长。

你是怎么找到的?小鸭小鸭哪里长?——小鸭小鸭鼻子长.......

1.这些小动物都有很长很长的地方可以用动作来表现一下吗?(请个别小朋友示范,边示范边念)

(三)学念儿歌

1.出示大书:教师翻书念儿歌(1遍)

小动物捉迷藏,大家都来找一找:

小兔小兔耳朵长。

小鸭小鸭嘴巴长。

小猫小猫尾巴长。

小象小象鼻子长。

2.师提问引出前两句图片卡,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前两句,并学念。

师:刚才念的这些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呀?

蒙住眼睛说明在玩什么游戏?

男孩女孩代表什么?(大家)

用什么找?眼睛代表什么?(找一找)

1.教师翻书,幼儿学念(2——3遍)

(四)游戏:捉迷藏

1.在每一个孩子的座位底下藏一个小动物角色。

2.师:老师现在要和小朋友一起来玩捉迷藏啦,请小朋友看看你是什么小动物?要藏好哦。师闭上眼睛问:小兔小兔哪里长?拿小兔卡片的幼儿回答:小兔小兔耳朵长。

3.请几个小朋友上来玩做迷藏游戏。找的小朋友问,拿卡片的小朋友答。

4.游戏结束,和小动物再见,按照儿歌里的节奏和小动物们再见。

小兔小兔再见了,小鸭小鸭再见了,小猫小猫再见了,小象小象再见了。

小班儿歌水的教案篇4

教案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有表情、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2、在朗诵儿歌事发准字音:早、爬、窗;丰富词汇:睡懒觉、瞧一瞧、咪咪笑。

3、幼儿早睡早起锻炼身体,不睡懒觉。

教案准备

1、室内、室外的背景图一张(室内有一扇窗子,一张床;室外是院子的场景)。

2、可移动的太阳公公和做操的小朋友。

教案过程

一、出示太阳公公(正反两面的表情、神态不同,一面是睁大眼睛瞧的神态,另一面是咪咪笑的表情)教师:太阳公公是什么表情?引导幼儿学一学太阳公公的神态和表情,理解学习词汇:瞧一瞧、咪咪笑。

教师:太阳公公瞧见了什么?它为什么这样高兴?启发幼儿充分想象。

二、教师朗诵儿歌,请幼儿欣赏。

三、出示背景图,教师边演示教具边朗诵儿歌,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教师:太阳公公起得早,它去做什么?太阳公公在房间里找到宝宝了吗?小宝宝到哪里去了?他在干什么?

四、幼儿学习儿歌,读准字音:早、爬、窗等,引导幼儿用动作表情加深对"睡懒觉"、"瞧一瞧"、"咪咪笑"词汇的.理解。

五、师幼、男女对答的方式朗诵儿歌。

六、讨论:太阳公公为什么对宝宝咪咪笑?你喜欢儿歌里的宝宝吗?为什么?

小班儿歌水的教案篇5

设计背景

在农村,家长不重视幼儿口腔卫生,没有养成从小刷牙的习惯,所以我发现班级里的幼儿有很多有龋齿和牙垢现象,这可能是经常不刷牙,不能正确保护牙齿导致的。为了让幼儿从小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认识到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养成常刷牙、勤漱口的习惯,我特设计了教儿歌《刷牙》的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儿歌《刷牙》,并能用肢体动作表现刷牙的内容。

2。幼儿从小养成刷牙、漱口的习惯,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3。教会幼儿正确的刷牙方法。

重点难点

让幼儿按儿歌的内容记住刷牙的方法,并每天坚持刷牙,养成常刷牙、勤漱口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新牙刷、一面小镜子。

2。教师搜集吃过巧克力、黑芝麻糖后的牙齿照片和有龋齿、牙垢的照片。

3。儿歌《刷牙》的dvd光盘。

4。牙齿大模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照镜子

问题:看看自己的小牙齿长得什么样?有没有不同的、特殊的小牙齿呀?

幼儿汇报后师指出班级幼儿龋齿、牙垢的实际情况

2。看照片:

(1)问题:看看平时我们吃过东西后的牙齿是怎样的?

幼儿会发现:牙变黑了。

(2)问题:再看看这些牙怎么了?(师出示龋齿、牙垢的照片)

幼儿会发现:牙坏了、脏了。

(3)根据两组照片,引发幼儿关于保护牙齿的讨论?

引导幼儿说出刷牙、漱口等方法

3。想办法:

问题:平时你刷不刷牙呀?怎样刷牙呀?你会吗?

请个别幼儿来示范。

老师拿出牙齿大模型和大牙刷来进行实物演示。

二、活动部分

今天老师教大家一个儿歌《刷牙》,你们要认真听、用脑记,看看谁最先记住。

1。教师播放儿歌《刷牙》

问题:听一听儿歌中是怎样刷牙的?

2。教师带领幼儿逐句学习。

3。让幼儿跟着播放一起学习

4。让幼儿边做刷牙的动作边说儿歌。

问题:现在谁来说说儿歌里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刷牙才能刷的干干净净?

引导幼儿汇报

5。师幼再一起背背儿歌

三、游戏部分

将幼儿分成两组扮演上下两排牙齿,教师在当中用教具大牙刷帮助“两排牙齿"刷牙,让幼儿根据大牙刷的方向有节奏的扭动身体,说完最后一句儿歌再笑着露出自己的小牙。

四、巩固部分

让幼儿用自己的小牙刷实地刷一遍牙。

五、延伸部分

除了刷牙,还有什么办法保护牙齿?引导幼儿汇报后师小结:不吃过硬、过甜、过冷、过热、过酸的食物,睡前不吃零食、不吃糖,定期检查牙齿等。

教学反思

1。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本节课由于有牙齿的实物模型和照片,孩子们活动的积极性都很高,都能积极自主的参与活动过程,也能用肢体语言来表示刷牙的动作。在师幼互动交流中,孩子们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很有思想,这也在我意料之外,我总以为孩子小,放不开,没有想到孩子对儿歌很感兴趣,记得快、动作可爱,轻松的学会了如何刷牙。以后我要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让孩子们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2。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从教学效果看很好。孩子们都知道了刷牙的方法,也意识到刷牙能保护牙齿。在巩固练习时有龋齿和牙垢的孩子刷的更认真。而且课下孩子们都说以后要天天坚持刷牙、漱口保护好自己的小牙。但本节课也存在着不足,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还不够科学合理,游戏的时间短了,以后要尽量多领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小班儿歌“刷牙”教案与反思》摘要:巧克力、黑芝麻糖后的牙齿照片和有龋齿、牙垢的照片。

3。儿歌《刷牙》的dvd光盘。

4。牙齿大模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照镜子 问题:看看自己的小牙齿长得什么样?有没有不同的、特殊的小牙齿呀? 幼儿汇报后师。

小班儿歌水的教案5篇相关文章:

儿歌鹅教案参考5篇

小儿歌教案优秀5篇

小儿歌教案推荐5篇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5篇

春天里儿歌教案5篇

儿歌藕的教案通用5篇

儿歌鹅教案6篇

儿歌鹅教案优质6篇

中班儿歌《伞》教案6篇

瓜的儿歌教案6篇

小班儿歌水的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6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