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到好处的教案可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点,为了写好教案,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下是好文笔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三年级优秀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优秀教案篇1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些语文学习能力 ,他们能自主阅读,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内容分析:
课文中讲述的故事经常发生在学生们中间。“我”不小心,用手中的铅笔把同学陆叶的下巴划破了,老师让“我”向他道歉,可“我”说不出口;最后,在老师、同学的鼓励下,“我”克服了心理障碍,大声地向同学说了声“对不起”。课文告诉大家讲文明、懂礼貌是一个小学生应有的好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14个生字及认识多音字“挨”;会写11个生字。
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学生做错了事就应该主动道歉,承认错误。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懂得知错就改、主动道歉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美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从小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教学用具:
课件、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
谈话、小组合作式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8个字,并掌握每个字的笔顺规则。
2.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教学重点:
1.书写“桌、陈、管、束、固、执、歉、敢”8个字。
2.抄写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文《说声“对不起”》。
2.出示6个生字,学生认读。(开火车)
挨 铅 厉 秒 凑 谅
3.出示生词,男、女同学接读。
二、新课:
1.出示要写生字,学生认读。
桌、陈、管、束、固、执、歉、敢
2.分析字形,互相交流。
3.书写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生字。
(2)指名上台书写,并指名评价。
(3)书写生字,每字3遍。
(4)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原谅道歉犹豫故意原谅 责怪 不知所措
*抄写词语。
(5)合作学习:
*小组中,选出写最快、最好的作业,评选出来。
*上台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书写的。
三、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每字3遍。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6个,会写8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学生应该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学生应该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过程;
—、朗读课文,导入新课。
1.指名说说:自己知道哪些礼貌用语,它们在什么情况下用?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有关两个小朋友使用礼貌用语的故事。
3.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语,在小组中讨论。
(2)提出还不懂的词语,大家解决。
(3)指名接读课文,并指名评价。
(4)在小组中学习:
a.自由读课文。
b.讨论:“我”为什么应该对陆叶说“对不起”?
c.选择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d.讨论:小作者的表现,开始是什么样的,后来又上什么样的?
*由开始“我”说不出口,到后来的“我”大声说“对不起”,是什么力量让他这样做的?
e.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体会“我”的心情。
f.指名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心情?
四、布置作业:
你在生活中说过“对不起”吗?将你的经历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讲文明
说声“对不起”
懂礼貌
三年级优秀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重难点】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古诗朗诵音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诗句接龙
2.揭题释题
板书:望洞庭,师指导书写“庭”,齐读诗题,介绍洞庭湖。
二、阅读理解古诗
1.一读,读准
⑴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⑵检查字音,指名读,指名评价,再读,师评价,齐读。
2.二读,读好----读出节奏
⑴自由练读,边读边试着在书上画斜线。出示节奏,指生读出诗的节奏。
⑵听范读。自由地练习。指生读,评价。齐读。
3.三读,读懂----理解诗意
⑴交流理解诗句意思的方法:结合注释;联系插图;串联词意;发挥想象;反复读诗。
⑵自读自悟,四个交流,讨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⑶交流反馈,按诗句的顺序,可以先读出诗句,然后说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了什么方法?
⑷齐读古诗。
4.四读,读美----读出意境
⑴洞庭湖景色美丽,但是诗人却只用了精炼的语句,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他又由此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轻声读全诗,边读边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①湖光秋月两相和
湖光、秋月,怎样的湖光?怎样的秋月?用四字词语概括一下你眼中的美景。一个“和”字表现出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和谐之美。(板书:和)
读出这宁静和谐之美。(齐读)
②潭面无风镜未磨
在这湖光秋月宁静和谐的氛围中,诗人静静地凝望着洞庭湖波光粼粼的湖面,他想到了什么呢?他是怎样写的?这里诗人把什么比作什么?诗人为什么把湖面比作没有打磨过的铜镜呢?
诗人刘禹锡对景物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啊,我们也要像他一样,在生活中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板书:观察)(指生读,师评价)
读出洞庭湖的朦胧美。(齐读)
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相互映衬,显出一种和谐之美。
秋天的夜晚,湖面上波光粼粼,洒满了银色的月光,湖水与月光相互映衬,显得非常和谐。湖上一点风都没有,湖面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铜镜。请把这美丽的景色一起读出来吧。(两句诗连起来,全班齐读)
③遥望洞庭山水翠
在这朦胧的月色中,诗人眺望远处,还看见了什么景色呢?在这句诗中诗人着重写了什么景物?(板书:山水)这里的山水有什么特点?(翠)
读出和谐之美。(指名读、小组赛读)
④白银盘里一青螺
作者看到这样的山水又联想到了什么呢?这句诗妙在哪?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呢?
诗人想象丰富,比喻恰当,我们在写作时也要像诗人一样放飞想象的翅膀。(板书:想象)
读出喜爱、赞美之情。(齐读)
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十分青翠,山水相依相伴,恰似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让人爱不释手。一起来读读吧!(两句诗齐读)
⑵小结全诗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湖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底。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首山水小诗,感受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吧!(齐读)
5.五读,读熟----背诵古诗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z
1.欣赏有名的诗人为我国的名胜写下的经典名篇。
2.布置作业:
(1)小小朗诵家:请大家将《望洞庭》背给父母、同学听听;
(2)小小作家: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出来;(选做)
(3)小小画家:在你的画纸上画一画《望洞庭》所描绘的美景吧。(选做)
板书:
望洞庭
观察湖月
山水
想象人景
三年级优秀教案篇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好玩--我们一起去游园”。(p63,p64)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通过解决“租车”和“购买纪念品”两个生活的现实问题,让学生掌握列表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有条理的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分析:
学生能够在大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由于从低年级开始已经接触过表格,因此对表格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运用表格策略来解决问题还是有些困难。对于表格的运用,学生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对于租车问题,孩子们也并不陌生,只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思路。本节课要求孩子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了解到租车的租金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教学目标:
1、综合应用“乘除法”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感受列表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分析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在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列表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用列表法有序思考方案
教学准备:
ppt,表格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用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师:淘气学校今天要组织同学们去游乐园玩耍(板书课题:我们 一起去游园),一起去游园要考虑哪些问题?
(思维预设:参加学生的人数、交通工具、租车问题、出行费用、安全问题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畅谈自己的理解,逐步引入到今天的课题内容中来,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轻松自然。】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一:租车
1、提问:如果一起游 园的共48人,现在要租车 ,应该考虑哪些问题。(预设:车型,价格,租金,安全等)
2、作为组织者从价钱方面考虑要租最便宜的,怎么才知道哪个便宜哪个不便宜呢?(预设:多列出几种方案比较一下哪种最便宜)
追问:怎么做才能考虑全面呢?---有序的进行思考
3、那现在就到租车公司看看到底用什么车。
xx汽车租赁公 司价目表如下:
实物图景
日租 限乘
车型一 120元 12人
车型二 160元 18人
4、请同学认真看价目表,读出表中信息。
(预设:日租就是每天租金分别是120元和180元)
提问:你们有 什么疑问吗?如果没有老师想问一下“限乘”是什么意思?
(预设:最多不超过,不能超载,否则会有危险)
5、小组活动寻找方案
6、学生交流活动
预设:以每辆车平均每人多少钱来计算:
120÷12=10(元/人)
160÷18=8……12(元/人)
可见车型二是最便宜的。
(1)生一:全用车型二4 8÷18=2……12
提问:这种方法怎么样?
(余12个,有一辆车坐12个人有些浪费)
(2)生二:全用车型一48÷12=4
(没有剩余,但车费有些贵)
7、同学们有这么多种租车的方案,那到底有多少种租车方案呢?
8、独立思考:要求
先独立思考,想一想到底有多少种租车的方案。
用你喜欢的方法把这些方案表示在纸上。
9、小组合作
要求:
(1)小组成员间互相讨论,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确定最终小组租车方案准备发言。
(2)小组分工:噪音控制员控制同学讨论音量;发言员负责展示环节,代表自己的小组把话说明白;其他同学充当小小智囊团。
(3)小组汇报:
把学生的作品分层次找出来展示,使学生整体观察:有的组方案特别全,有的组排列有序,有的组方案没找全而且列表杂乱无章。
请同学们看你们喜欢哪一个组的设计方案表:
(预设:喜欢找全而且列表有序的组,因为有序的思考既不容易遗漏也不重复)
请作者说说他的想法。
车型一 车型二 可坐人数 剩余座位 租金/元
方案一 4 0 4 8 0 480
方案二 3 1 54 6 520
方案三 2 2 60 12 560
方案四 1 2 48 0 440
方案五 0 3 54 6 480
请各小组修改自己的方案表,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回答:所以要坐的话最好就 是这2种车刚好能把人都做满,如果坐不满,也希望空出的位置尽量能达到最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省钱。对比方案一和方案四:同样空座位数最少的情况下,优先租大车的情况下会比较省钱等。)
10、总结发现:
你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本次的租车经验吗?
(预设交流如下:1)、空座越少越省钱,空座一样多,多租大客车。 例:方案一和方案四;2)、总座位越接近人数越省钱,总座位一样多,多租大客车;3)、实际生活中选择最优的方案:最省钱最优;4)、有序的思考问题才能更全面。)
11、练习:如果我们40人,怎样租车最省钱?
学生独立列表解答。
?设计意图:在这个活动中,通过读懂情境图,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独立设计方案,小组合作讨论整理方案,全班交流展示方案,对比讨论方哪组方案更有序,到再次整理自己的方案和观察整理完善的表格这一些列的'环节,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有序思考问题的必要性,发现列表法解决租车问题的优越性,感知 列表策略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二:购买纪念品
1、师出示情境图:观 察情境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包装里有3个玩偶,每盒5元,大包装里有4个玩偶,每盒6元。买30个玩偶,可以怎么样买?
2、师:大小包装各需要几盒 ?独立思考问题“可以怎样买?” 请你用列表法写出3种购买方案。
3、在小组内交流对比购买方案,讨论哪种最省钱?为什么?
4、学生再次独立完成书上表格2后展示购买方案。
预设表格如下
小包装 大包装 玩偶数量 金额/元
方案1 2 6 30 46
方案2 6 3 30 48
方案3 10 0 30 50
5、比较:哪种方案省钱?讨论:省钱的方案有什么规律?
生:观察表格,思考,交流,汇报。
(预设让学生明白尽量购买大包装盒的省钱,因为大包装盒里每个玩偶的单价少)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的设计相对于第一个活动而 言,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的机会更多,由于有了第一个活动的引导,学生已经对列表有序解决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一个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列表的策略。】
三、 总结发现,走进生活
1、通过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预设:用列表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序的进行思考,使问题考虑的更全面,另外选择最省钱的方案……)
2、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学过的方法解决不用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让学生体验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学有用的知识是生活的基础。】
四、课后练习,应用拓展
p64 第3题
?设计意图:本节课内容偏多,如果一课时完成的话, p64 第3题只能留给学生课后完成,让学生课后应用强化,得到一定的拓展。】
三年级优秀教案篇4
教学思路:
通过观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目标或者自定的目标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经历分类和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但是专门让孩子被动的认知让整个课堂很枯燥,孩子也没有兴趣。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时候,我想采用一系列游戏的方式和方法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如《小组找家》《男女小朋友找家》《小小花果山》《美丽的大海边》,一环接一环,让孩子在新奇的时候就结束,意犹为尽,既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又保证了孩子在玩中所学的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后薄等。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
4、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选取学生习惯的生活环境场景为基本素材。通过帮妈妈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和比较,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信息窗是帮妈妈分类放衣服,通过妈妈和小朋友的谈话启发学生利用经验,学习比较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在我学会了么栏目中比较远近宽窄,达到宽展巩固的目的。
学校学生情况分析:
学校处于城市,教室里设有多媒体,利用课件让学生投入这个学习活动中。学生在家也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教材的生活场景基本差不多,所以对于孩子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大小多少轻重高矮的分类不是太难。
教学过程:
一、动手游戏导入课题《比较》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下面我们一起玩一个《老师说你们做》的游戏。老师说学生边说边做
(大小,高矮,长短,胖瘦,粗细。)
二、新授
1、小朋友,你们在家愿不愿意帮助妈妈收拾家务?我们的好朋友小明他帮助妈妈把家务收拾好后,把妈妈、爸爸、自己的衣服分类放好,说“妈妈的衣服真多啊”,你能告诉老师,小明是怎么知道妈妈的衣服多?(出示课件图片)
2、学生自由发言(因为我看到妈妈的衣服叠的最厚了。)
3、看到老师的图片,你还能比较什么?(妈妈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短,比小明的衣服长,所以小明的衣服最短;还能比较花瓶,观赏的装饰品,古董马,妈妈小明的身高。)
4、同学们观察的真细致。闭上眼睛,跟老师旅游轻松一下!看!出示课件,我们到哪儿了啊?(花果山)你能在这儿比较什么?(学生尽情发挥,数,猴子,比较多少)接着去旅游出示课件我们又来到哪儿了啊?(海边)我们能比较什么啊?(学生自由说)
5、我们旅游到了这么多的地方,能不能从我们生活中进行比较呢?把你们课前收集的资料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告诉大家你比较的是什么。(矿泉水瓶,汽车,球,铅笔,纸。)看看我们教室里能比较什么?生活中我们还能比较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老师随机鼓励肯定其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6、游戏《小组找家》出示课件让学生比较完书的厚和书的'多少之后,分组,听老师口令找家。
7、游戏〈男女找家〉出示课件,轻重的比较,然后男生女生分组找家。
8、小猫看到我们玩的这么开心,也来参加我们的游戏,但是它带来一只小猫和两团线球,它要问问我们小朋友哪团线球长?学生自由发挥,肯定起想象的答案。你还能比较什么?
9、动手涂一涂。出示课件,看到大数受不了了,为什么?(我们小朋友可不要象他这样,要爱护树木)下面把你认为是大树的涂上深绿色,小树涂上浅绿色,动手涂一涂,比一比谁涂的又快又好,老师就奖励他一个大拇哥。学生动手老师巡视。
二、 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会了比较,以后在生活中就可以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下面我们就到大自然中看一看还能比较什么?男女排队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比较》是上一节课《分类》的延续,是小朋友在帮妈妈整理完衣服后,与妈妈一起放衣服的情景,通过妈妈和小朋友的谈话提出比较厚薄的问题,以此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研究问题比较事物的方法。这节课在设计上能吸引学生,上课实际效果中学生能主动积极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但游戏的运用还可以设计的更吸引孩子又能把本节课的知识让孩子在玩中掌握。环节的设计也注意了对教材的知识的比较和补充,还渗透了保护环境的教育。但是环节的巧妙并不能代表课堂的成功。在真正上课时,没有想象中的预期效果。首先在备学生中准备的不充分,对学生的回答老师没有很巧妙的回答,需要进一步提高调空能力和语言艺术。其次在出现知识性的问题应该充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急噪和不允许学生发言的现象。教具和课件应该做的更加精美一点。充分发挥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情景教学,使数学更加生活化情景化。
三年级优秀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反义词在词义上的特点,并通过反义词识字。
2、初步认识近义词。
3、感知感叹句与陈说句的句式特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积累语言。
4、模拟“游客”和“导游”进行口语交际,提高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反义词识字。
【教学难点】
认识近义词,模拟“游客”和“导游”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
1、收集风景名胜地区的资料。
2、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我的发现”
1、让同学自身先借助拼音读一读六组反义词,再读一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自身是否发现这几组词的一起点(每组的两个词意思相反)。
2、师范读,生注意听老师的读音。
3、师生互读,读准字音。
4、小组交流认记生字,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5、出示生字卡片,抽生读字,检验认字情况。
6、给生字找朋友:
退──腿 险──脸 读──卖 反──饭 间──??
7、“我说你说”──师生对说反义词:
⑴ 说教材里的词:
补充:好──坏 新──旧 上──下 高──矮
明──暗 开──关 来──去 前──后
多──少 重──轻
⑵ 生生对说反义词。
二、学习“日积月累”──我会选
1、同学自读词语,看能否发现什么。
2、教师引导:
⑴ 老师站在脚室的中央。
⑵ 老师站在教室的中心。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否一样?说明了什么?
(中心与中央意思相近,是近义词。)
3、选词配对,在读一读。
4、扩展:你还能说出一些近义词吗?
三、巩固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对反义词竞赛:师与生对。比一比看谁对得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连线:
① 找近义词 ② 找反义词
美丽 著名 正 简单
特别 漂亮 复杂 反
中心 非常 买 关
有名 中央 平安 卖
愉快 快乐 开 危险
二、学习“读读说说”
1、出示“!”与“。”,讲解感叹句与陈说句。
2、读句子,体会感叹句与陈说句的特点。
3、教师引导同学分析句子:
⑴ 前是感叹句,后是陈说句。
⑵ 因为“花坛真漂亮“,所以“我要把他拍下来”。
4、方照例句说句子:
北京真________啊!我多么想________。
5、 仿照例句完成第三句。
6、 同桌互相仿说句子。
三、学习“我会读”
1、同学自读诗歌。
2、小组互读,比一比看谁最先背诵。
3、小组交流: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
四、展示台(交流课外识字的途迳)
1、展示课外识字效果。
2、展示自身搜集的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明信片。
3、展示自身的艺术才干。
第三课时
一、展示资料,选择伙伴
1、展示自身收集的风景名胜资料,让同学在展示出的资料中了解自身关心的风景名胜。
2、在展示过程中选择好自身的交流对象,组成“旅游团”。
二、分组交流
同学自由选择下列交流方式:
1、 “导游”介绍自身搜集的资料和知道的情况,“游客”提问,“导游”解答。
2、“导游”在介绍的过程中,“游客”随时提问,导游灵活布置介绍和答问两方面的内容。
3、“游客”先提问,“导游”一一作答,然后“导游”再介绍游客没有问到而自身认为有必要讲的情况。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推选最好的“导游”,在全班介绍风景名胜,并进行交流。
2、各小组推选出来的“导游”互相交换到别组带队。
四、总结
1、简单总结一下这次活动的情况,一起分享搜集资料的经验,交际的经验。
2、评出“最受欢迎的‘导游’”,“最受欢迎的‘游客’”等。注意转变角度,考虑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三年级优秀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准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2、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能在掌握的计算方法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来计算,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7×9=30×8=90×7=6×60=300×5=7×700=
2、估算
401×9798×7295×6502×2498×4
3、笔算
87×66×4567×79987×3254×6
这节课就用我们学过的这些知识,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3
题中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告诉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要求这些地砖铺5间会议室够不够,要思考哪些问题?思考一下,要求地砖够不够,这是用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在现有的地砖和要用的地砖这两个数量中,哪个数量我们不知道?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考虑铺地砖时的损耗问题,但是为了减少解题难度,我们在这里把地砖的损耗省略不计。下面需要同学们考虑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方法来计算,是选择口算呢?还是选择笔算或估算?说一说你的理由。
你准备怎样估算?
用估算出的结果与已有的地砖数量进行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
我们再来解决一个问题,如果每间会议室在铺地砖时需要680千克水泥,这5间会议室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水泥?
这次你选择了什么计算方法?
这次同学们选择了不同的计算方法,你们认为谁选得对?
请两个同学分别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口算或笔算的。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2、教学练习五第6题
(1)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个条件与哪个条件是有联系的,
(2)学生独立解答,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是选择什么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的,并说一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3)提出新的问题:这辆车如果刚好满员,一共可以运送多少旅客?
(5)指导学生算出结果,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8题第1问。
2、和学生一起讨论第8题第2问。
三年级优秀教案篇7
教学要求:
1、正确书写“搭、父、嘴”等13个生字,会认“父、啦、鹦、鹉、悄”五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师:你喜欢小鸟吗?说一说喜欢哪种鸟?(谈感受)
2、师出示“搭船”一词,问:你搭过谁的车或船?去过哪里?(生讲)师:一次,一只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这位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一看吧!引入新课《搭船的鸟》。
二、检查预习。
学生读文,纠正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自读自悟。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的形式汇报,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
4、学生描红、摹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词。
二、精读读感悟。
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喜欢这只鸟吗?可以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把你喜欢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1、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所画的语句,互相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2、班级内汇报。
三、重点句段指导。
1、你知道这只鸟长什么样子吗?(生说后,出示鸟样子的句子)
板书:嘴——红色
羽毛——翠绿
翅膀——蓝色
得出:外形美丽(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2、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3、“我”发现翠鸟后仔细观察它可爱的样子,找到描写翠鸟样的句子后反复读一读。(生读)
4、“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板书:一下子没一会儿
得出:动作迅速、敏捷。
5、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的老师。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7、小翠鸟居然敢站在船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8、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四、拓展阅读。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同桌,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的翠鸟的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伙伴。
板书
搭船的鸟
翠鸟美丽嘴——红色
羽毛——翠绿
本领高翅膀——蓝色
一下子
没一会儿
教学反思:
?搭船的鸟》一课,是一篇内容浅显而富有童趣的文章。作者用浅近、朴素而又清新的语言,来写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文章语言虽然简洁,读起来却耐人寻味,不仅介绍了翠鸟的美丽,而且生动刻画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在教学中设置相关提问:搭的是谁的船?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它要做什么?为切入点作为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三个问题的提出层层深入,不仅训练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而且把学生很自然地带入到了文本中,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年级优秀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