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关注到每个学生,我们可以提前准备好教案,以确保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认真写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好文笔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数混合运算的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数混合运算的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课)练习十七4—9题和思考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让学生体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迁移、类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注重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问题的探索与解决过程中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充分把计算教学和运用教学结合起来。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应用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并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课件
2、兵乓球拍和兵乓球学具
3、课堂练习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老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加减和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相关练习,前面的练习同学们掌握得不错,不知今天能否继续发扬你们的优势?下面来几道口算试一试你们的“功力”(放课件2,练习1)。请一位同学说出答案。
[设计意图:结合我校开展的计算课题研究,复习简单的小数加减运算,由浅入深,先激发学习兴趣。]
二、小数混合运算
老师:同学们的口算果然厉害,看看小数混合运算。能否依然“百发百中”(放课件3,练习6),做四道练习,安排男生和女生各做2道,进行比赛,然后请4位同学上黑板板书。
[设计意图:这4道练习分别有2道有括号2道没括号,让男女生竞赛,谁又快又准,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加强和巩固学生的混合运算能力。]
男同学: 女同学:
老师:果然“名不虚传”。下面谁能告诉老师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步骤是什么?(提问)小结,展示课件4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己运算,自己总结计算步骤,还学习主动权给学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决解实际问题
1、完成练习十七第8题。
老师:同学们,数学离不开生活。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是需要我们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今天我们运用小数加减法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看大家能否学以致用?(出课件5,练习8),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提问。
(不用算结果,只说方法)。
[设计意图:运用小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题意并说出解决的方法,因时间关系,可以不计算,但基础好的同学会很快把结果计算出来。由浅入深,这道题较简单,学生学习的难度不大,有积极性。]
2、完成练习十七第7题。本节课的重点和亮点,用学具配合提出问题。
老师:在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与数学有关的问题,例如下面这题(展课件6,练习7)让学生先看图,了解题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再解答。按4人小组分发学具,每人提出一个问题,并拿着学具说出自己的问题,学生会提出6种问题,先请4位不同问题的同学上黑板板书。把学具贴在黑白,并列式计算。后2种方法提问学生,老师板书。
[设计意图:运用学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把学具展示在黑板,可以节省学生写文字的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完成p103思考题--拓展延伸:
老师:同学们从窗外扔过垃圾吗?(有、没有)。对,不能随便扔垃圾,要爱护我们的环境。还记得我们学校举行的科技节的其中一项3楼“扔鸡蛋”比赛吗?大家知道鸡蛋这样扔下来一定“粉身碎骨”,为了使鸡蛋完好无损,我们参赛的同学花了很多心思去解决这个问题,还有一些高空坠物地知识,你们知道吗?
物体越接近地球速度越快,地心吸引力的作用。
(展示课件7,让学生读题)打开书本p103,看思考题……在书上的图示写一写这4秒钟分别的行程。
然后,老师在黑板画图分析,先算出每一秒落地的距离,然后把这4秒加起来,让学生明白并不是第四秒是问题的结果。
[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二是解决一些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问题,进一步巩固多步骤的小数加减法运算。]
4、记账本的计算知识。
展示课件8,师问:不知同学们见过这种表格没有?(没有、有)。在哪里见过?有什么作用?(小组讨论)
(这是一本记账本,所有单位或一些家庭都要会用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每日的收支情况记录下来,好为生活和工作作具体的安排,这是学会理财的必修课。说说怎样计算,不要求计算结果。
小结
板书:上次结余+收入-支出=现在结余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知识,并掌握如何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表达能力。]
四、知识迁移,小数的加减解分数化成小数计算。
老师:我们已经学过小数分数互化,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提问,老师板书:例如2/100=0.02、3/10=0.3
老师:既然大家掌握了小数分数的互化,下面这道题估计也难不到我们四(3)班的同学,请看题(出课件9,练习9),请四位同学上来板书。
[设计意图: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既掌握小数的加减,又掌握分数化成小数的加减,了解知识间相互的联系,进一步巩固小数的加减运算。]
五、小故事,讲大道理。
老师:同学们做了不少题了,有点累了吧,为了奖励同学们的优秀表现。老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好不好?展示课件10、11。这是前苏联“联盟一号”飞船因工作疏忽,遗漏了一个小数点导致飞船和科学家一起坠毁的悲剧。
[设计意图:在学生做了不少练习的时候,适当放松一下,调节学习气氛,通过小故事讲大道理,教育学生学习和生活都不能马虎的道理。]
六、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总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了解学生的真正收获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数混合运算的教案篇2
教学内容:
简便计算第39页例4练习十第5-10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有中、小括号的运算,在混合式题运算中能自觉地使用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
教学重点:
混合运算式题中怎样使用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具准备:
小黑板,卡片,幻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如果有中、小括号的,要先算(),再算();遇到除法的'商除不尽时,一般()。
2、计算:(指名板演,其余座练)
7.4×1.3-4.68÷0.9
[10-(0.2+16.7×0.7)]×0.01
教师针对性评讲,着重让学生说说脱式时哪一步用约等号,哪一步用等号,为什么?
3、口算:说出下列算式根据什么定律,性质进行简算。
7.5-0.26-1.74+2.50.25×13×4
18-2.7-9.332×0.125
3.5×3+3.5×74.5×20-3.5×20
二、新授
1、谈话引入。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板书课题)
2、教学例4。
看一看,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运用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试一试,让学生自己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教师指出;这道题虽然不能把整个题简便计算,但是式子里有两步可以简便,能简便计算的要尽量使用简便方法。
看课本第39页的例4,提问:虚线框框里的算式表示什么?
3、做一做第39页
指名板演,其余的做在本子上,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评讲。要求学生在计算时应该随时注意,能简算的自觉简算。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第5题
先独立练习,再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有没有简便算法。
2、练习十第7题
这三道题,主要训练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和使用括号。先让学生独立列式,再集体订正。
3、练习十第8、9、10题
指名分析题目,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四、课堂(略)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第6题
板书设计: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小数混合运算的教案篇3
教材说明
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已经学习过了有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数量关系的应用题。但是以前学习的这种应用题,都是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从这部分教材开始,将要研究两个物体(两人、两车、两船等)的运动情况。这里以相遇问题为主,研究两个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两个物体运动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有方向问题,出发地点问题,还有时间问题。学生要全部掌握这些是较困难的。本册教材的重点是教学两个物体相向运动的应用题。其中又以“相遇求路程”和“相遇求时间”两种为主。关于两物体相遇,求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应用题,放在后面,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
学好两物体相向运动的相遇问题,关键是弄清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由于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较少,往往不易理解相向运动的变化特点。为此教材首先出现一个准备题,通过图示来说明什么叫做“相向而行”。接着通过列表分析了每经过1分、2分、3分后,两个人之间距离的变化,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相遇”。然后再通过例3、例4教学“相遇求路程”和“相遇求时间”的应用题。
在例3中,教材通过图示着重说明了小强和小丽两人走的路程的和就是他们两家之间的路程。但是解答方法可以不同。第一种解法是先求两人各自走多少米,再加起来。这种解法思路较清楚,学生容易理解。第二种解法稍难一些,但是有了准备题做基础,学生就能比较好理解为什么要先求每分钟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这种解法不仅比第一种解法简便,而且是教学例4的基础。
在例4中,教学“相遇求时间”的应用题。这恰好是利用例3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逆运算。教材没有再详细地进行分析,只是提出启发性问题,让学生想应该怎样解答。
在练习十四中,除了编排了相向运动的相遇问题以外,还有一些稍有变化的题目。例如:相背行驶、不同时出发、间接给出某一车的速度等,为的是扩展学生的经验,让学生更多地熟悉有关两个物体运动变化时的数量关系,同时也防止学生在解题时死套类型或公式。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完成练习十四中的习题。
2.教学例3之前,可以先复习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说明,以前我们都是研究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现在我们要研究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接着,出示第54页上面的准备题,通过画图或者让两个学生演示,相对走一走,说明什么叫做“同时出发”和“相向而行”。再结合图示或学生的演示,看每分两人距离的变化,让学生在图下面的表中填写数目。学生填完表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析表中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弄清两人在相对行走的过程中,经过1分、2分、3分后,每个人走过的米数和两人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最后再弄清什么叫做“相遇”,相遇时,两个人走过的路程和两家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3.通过例3教学相向运动求路程的应用题时,可以画出线段图来帮助学生弄清题意,使学生看到小强和小丽在相遇时两人走过的路程的和,就是他们两家之间的'距离。然后,可以提问:“怎样才能求出两人走过的路程的和呢?”可以先让学生试着列式计算,然后组织讨论。使学生明确,先分别求出两人各自走过的路程,也就是各自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再加起来就是两家之间的路程。教学完第一种解法后,可以让学生联系准备题中分析过的数量关系想一想,在这题中由于两人同时出发,那么每经过1分钟两人之间的路程有什么变化,到相遇时怎样?求两家之间的路程还可以怎样算?引导学生列出第二种算式计算。做完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析和解答的。在这之后,还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两种解法,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从数量关系上看,第一种解法是用两人各自的速度乘时间,得出两人各自走的路程,然后再加起来;第二种解法是根据两人同时出发后相遇,时间相同,可以先算出两人每分钟一共走多少米,也就是“速度和”,再乘时间。从数学知识上看,两种解法的算式之间的联系正好符合乘法分配律。然后,通过例3下面“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十四中第1~3题,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4.通过例4教学相向运动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解答复习题。复习前面刚学过的两人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然后再把条件和问题改成例4,并画图表示出条件和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想,已知两地相距270米,又知道两人各自的速度,能不能求出相遇的时间?并且联系例3的第二种解法,启发学生想,“每经过1分钟两人之间的路程有什么变化?”“到相遇时两人共走了多少米?”“那么经过多少分钟两人可以走完这270米,可以怎样计算?”让学生试着列式解答。然后找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析解答的。在学生做完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习题以后,订正时也要找几个学生分析一下自己的解法。
小数混合运算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
2、帮助学生掌握除法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可以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除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掌握在除法中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可以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除的计算法则。
教学方法:引导、讨论、点拨、巩固。
教学内容:第60页例2。
课前准备:课件、本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1、直接揭示课题——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课件1)
2、复习:(1)9。5-3。6÷5+0。18 (2)1。3×(8。2-7。32) (课件2)
二、新授:
例2 计算6。9 ÷[(0。4+0。5)×0。6] (课件3)
1、 读题。
2、 讨论:(1)你发现了什么?(a。有+、×、÷三种运算符号;b、括号有中括号与小括号)(2)根据刚才的发现,你准备怎样来运算这道题目?(突出——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
3、 计算:请学生在本子上操练后,选一位学生的练习投影在银幕上。
6。9 ÷[(0。4+0。5)×0。6]
=6。9 ÷[0。9×0。6]
=6。9 ÷0。54
=12。777……
4、 评价:让学生评价,重点突出——(1)运算顺序(2)计算中的发现---本题答案是循环小数。
5、 出示下列一句话:
注意:在运算过程当中,如果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可以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计算。 (课件4)
根据上述新的知识,例2的运算结果应该是“12。78”。但是,“12。78”是取商的近似值,因此,“12。78”前应该用什么符号?为什么?
6、 出示下列第二句话:
切记:在运算过程当中,除到哪一位的商是无限小数,在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时,应该在那一位上用“≈”。 (课件5)
因此,例2的`运算应该是——
6。9 ÷[(0。4+0。5)×0。6]
=6。9 ÷[0。9×0。6]
=6。9 ÷0。54
≈12。78 (课件6)
(二)试练:3。6÷(0。5+0。3×4) (课件7) (试练后让学生联系新知识进行评价,其中突出运算过程的最后一步用“≈”,并且保留两位小数)
(三)做一做:12。6÷[14-(1。7+7。8)] (课件8) (做完后让学生联系新知识继续评价,其中进一步突出运算过程的最后一步用“≈”,并且保留两位小数)
二、 判断:(课件9)
5×[63。9÷3×(7。5-5。5)] 25÷3-(2。6+3。44)
=5×[23。3×2] =25÷3-6。04
=5×46。6 =8。3-6。04
=233 =2。26
操作顺序——先计算,再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其中突出第二题的第二步应该是,在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时,必须用“≈”。即运算过程为:
25÷3-(2。6+3。44)
=25÷3-6。04
≈8。33-6。04 (进行直接取换)
=2。26 (课件10)
三、 游戏:(选项)
1、 0。8×[(5-0。68)÷0。2×6] (课件11)
a、 =0。8×[4。32÷1。2] b、=0。8×[4。32÷0。2]
c、=0。8×[4。32÷0。2×6]
2、 [9。08-(1。325÷13+6。08)]×0。9 (课件12)
a、≈ [9。08-(0。101+6。08)]×0。9
b、≈[9。08-(0。10+6。08)]×0。9 、
c、≈ [9。08-(0。1+6。08)]×0。9
操作中,要求学生:(1)先独立计算,(2)再小组讨论 ;(3)然后全班交流。每一步必须突出本教时讲的新知识。
四、 列式计算: (课件13)
3。8与6。5的和除2。9,再乘6。7,积是多少?
计算完后,选一位学生的练习投影在银幕上,请他讲这样列式与计算的依据。
五、 应用题: (课件14)
一次,小明到农贸市场上去,看到青菜每千克1。2元,又听到3千克黄瓜2元的叫卖声,他想,每千克黄瓜比青菜便宜多少呢?
计算完后,选一位学生的练习投影在银幕上,让同学进行评价。
六、 小结:(操作中以学生为主对本教时进行小结)
通过本教时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再次打出课件4、课件5)
七、练习:
1、 第61页2中下面3题 2、第61页第3题
小数混合运算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里学过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里学过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电脑课件、长方形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运算顺序:
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天天都要和数做朋友,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数,看看有哪些数?
出示一组小数和整数:
2.650.90.5
3.71.30.2812
0.361.568.127.5
1、复习四则运算
(1)(学生口答,老师相机板书:整数小数)
(2)请你从这几个数中选择两个数组成一道算式并且口算出结果。(学生口答结果)
(3)问:在我们刚刚口算的算式里,有哪些运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这就是我们学习过的四则运算,在这四则运算里加法和减法是一级运算(板书),乘法和除法是二级运算(板书)。
2、复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1)请同学们从这几个数中选择三个或四个数组成一道综合算式。(可以运用小括号和中括号)
把综合算式写在课前准备的纸条上。
(2)教师有针对性的.选择六道算式展示在黑板上。请同学们把这六道综合算式分分类。(四人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教师整理板书
从左往右先算二级运算先算小括号里的
(4)每个同学从第一行的三题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道做在练习纸上。(三名同学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纸上。)`
(5)集体订正。
3、小结揭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复习的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那你觉得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强调运算顺序)
4、复习简便计算:
(1)出示(8.11.3+8.13.7)5(也是黑板上的最后一道算式)
(2)先让同学自己完成,比一比谁做的最快。
(3)集体汇报:请做的快的同学来介绍方法。
教师强调:计算时,要认真审题,灵活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
5、练习:
7.8+4.3-6.4+1.71.22.70.54.8
(2.5-2.50.6)418-3(2-0.8)
一组一题做在练习纸上,投影仪集体订正。
二、巩固练习: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有点累了吧?下面我们来做一做身体健康操。
第一节:小嘴巴说一说
请你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3.6[(1.2+0.5)5]
0.750.30.5-3.2
7-0.5+14+0.83
3.60.4-1.25
第二节:小眼睛找一找
下面的计算对吗?
0.2540.254
=11
=1
7.40.65+10.5
=0.481+10.5
=10.981
第三节:小手做一做
1、从21.3与8.75的和里减去0.75,结果是多少?
2、16除以2的商加上3.5。和是多少?
第四节:小脑袋估一估
一块梯形的土地(如图),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先说说大约是几十平方米,再计算,得数保留整数)
三、走进生活,拓展练习。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生活看一看。
五一长假就要到了,我们作为家里的小主人该去超市选购一些食物用来招待客人了。
今天妈妈给了你们每人50元钱,你们来到了超市,你们准备选购哪些食物呢?把你的购物清单写在练习纸上。(出示食物的图片和单价)
我们比比谁是最棒的小当家!
小数混合运算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方法。
(2)能正确,合理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培养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正确,合理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复习铺垫
1、判断下列分数中哪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把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化成有限小数。
1442593
1157331213
2、把下面各小数化成分数:
0.010.750.969.8
2.053.132.223.375
二、教学新知、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出示例1。
计算1又3/4-.045+3又2/5
(1)尝试(用两种方法计算)
(2)投影片反馈
解法1: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1又3/4-0.45+3又2/5
=1又3/420+3又2/5小数化分数
=1又15/2020+3又8/20通分
=4又14/20计算
=4又7/10约分
解法2: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
1又3/4-0.45+3又2/5
=1.75-0.45+3.4分数化小数
=4.7
(3)讨论比较后教师。
a、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往往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b、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当分数能化有限小数时,通常是:
教学过程
备 注
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方便。
(4)巩固
0.38+3.59-1又2/53又7/20-1又9/10+2.415
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遇到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又怎么办呢?
3、出示例2。
计算3又5/6+4.25-2又5/8
(1)审题:确定采用什么方法计算?
(2)试做。
(3)投影反馈。
小数化分数做:
3又5//6+4.25-2又5/8
=3又5/6+4又1/4-2又5/8
=3又20/24+4又6/24-2又15/24
=5又11/24
(4)讨论后: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分数不能化有限小数时,要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5)巩固练习
4.2+2又1/6-3.152又2/3-0.75+1又1/2
三、归纳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时要认真审题: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情况,先判断把分数化成小数,还是把小数化成分数,如果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通常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简便,如果分数不能化有限小数的,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这样才能使计算既正确有迅速。
四、综合练习
1、判断。
下列过题怎样计算正确又迅速:为什么?(化分数做还是化小数做)
0.2+1/4-0.39.8-1又5/16+1又7/24
3/7+0.25-2/312+4.375-6又5/12
2又4/5+78.02―70又36―0.42+1又1/4
2、练一练:
2又1/3-(0.75+7/10)
3、投影反馈
五、作业布置。《作业本》
学生都能掌握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方法。但在实际计算练习中,正确,合理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还有部分学生不够, 对学生出现的这种情况今后还要多提醒和训练。
小数混合运算的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掌握的运算顺序,会使用中括号,并能正确计算式题、
2、通过对的运算顺序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含有除不尽情况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一)口算
1、小数加、减法
3.2-0.8 4.7-2.5 1.3+5
4.7+2.5 1.1+4.6 5-3.3
2、小数乘除法
80.5 3.60.4 0.750.3
0.514 1.25 40.62
(二)教师提问
1、我们把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什么运算?
2、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1
例1 下面的算式里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7-2.5+4.6 3.660.9
1、学生试算,集体订正
3.7-2.5+4.6 3.660.9
=1.2+4.6 =21.60.9
=5.8 =24
2、小结运算顺序
(1)教师: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2)组织学生讨论:一个算式里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二)教学例2
例2 下面的算式里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5.6-51.73 6.75+2.5212
1、小组讨论例2所提问题
2、学生试算,集体订正
3、小结
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4、练习:不计算,只说出下面每个算式的运算顺序、
7-0.514+0.83 2.6+80.53
3.60.4-1.25 0.750.30.5-3.2
(三)教学例3
例3 计算 3.61.2+0.55 (演示课件混合运算1)
1、教师提问
(1)上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如果要先算1.2+0.5该怎么办?(加小括号)
(3)如果要先算(1.2+0.5)5,该怎么办呢?(加中括号)
(4)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是什么?(改变运算顺序)
2、学生试做
3.6(1.2+0.5)5 3.6 [(1.2+0.5)5 ]
=3.61.75 =3.6[ 1.75 ]
=3.68.5
3、学生在计算中,遇到3.61.7和3.68.5除不尽的情况时,教师引导学生看书解决,最后独立完成计算、
(强调: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只需除到第三位小数)
4、小结
教师提问:
(1)什么情况用约等于号?
(2)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可以怎么办?
(3)谁能总结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5、练习,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0.4(3.2-0.8)1.2 5〔(3.2+4.06)6.05〕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哪些新的知识?什么是第一级运算?什么是第二级运算?括号起什么作用?运算顺序各是什么?
四、巩固练习
(一)不计算,只说出它们的运算顺序、
4.5+1.431.3-1.23 3.5+5.674
13.63-40.62 9.181.7+3.751.5
(二)先确定运算顺序,再计算、
20.9+10.5(5.2-3.5)
9.4〔1.28-(1.54-0.31)〕
[(6.1-4.6)0.8-1]0.4
3.72[(54.7-17.5)(0.45-0.9)]
(三)选择
1、4.8与2.7的和乘4.02,积是多少?
a、4.8+2.74.02
b、(4.8+2.7)4.02
c、4.02(4.8+2.7)
2、35.7除以0.7的商,加上12.5与4.8的积,和是多少、
a、35.70.7+12.54.8
b、(35.70.7)+(12.54.8)
c、(35.70.7+12.5)4.8
d、35.7〔(0.7+12.5)4.8〕
3、10.2减去2.5的差,除以0.3与2的积,商是多少?
a、10.2-2.50.32
b、(10.2-2.5)0.32
c、10.2〔2.5(0.32)〕
d、(10.2-2.5)(0.32)
4、按顺序计算,并填写下面的□,然后列出综合算式、(演示课件混合运算2)
五、课后作业
(一)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4.5+1.431.3-1.23 3.8+5.674
13.63-40.62 9.181.7+37.51.5
(二)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20.9+10.5(5.2-3.5)
2、9.4[1.28-(1.54-0.31)]
3、[(6.1-4.6)0.8]0.4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节课教学过程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在教法上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并发挥了计算机直观形象等多种功能,使学生绕有兴趣的投入学习。
小数混合运算的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适时渗透法制、德育教育,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法制哩念。教学重点:能系统地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⒈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前几节课学习的混合计算进行练习,比一比谁练习得最好。(板书课题)
⒉口算
90÷3012×578×2270÷903×1557÷3200÷5027×396×12280÷40
4×1960÷15
二、整理混合运算顺序
⒈运算顺序。
⑴出示:280+120÷10280+120×10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⑵出示:30÷6×530-6+5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⑶出示:(120+150)÷9017×(78-29)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⑷提问:刚刚计算的几道题可以分成几类?应该怎样计算?
⒉完成练习五第2题
⑴出示:480-180+6031+2×30240÷4×20480-(180+60)(31+2)×30240÷(4×20)请同学们分组分别进行计算。
⑵比一比。
提问:每组中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呢?
三、实际应用
⒈完成练习十一第5题。
①出示题目列表。提问: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要求的是什么问题。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来计算。
②指名请同学们说说解题思路,并相应地说综合算式为什么这么列式。
⒉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
①出示第6题的3小题。提问:这3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②同学们独立完成。
③分析、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一第1、3、4题
练习十二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体会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体会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⒈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复习混合运算,完成练习十二上的练习。(板书课题)
⒉口算:
720÷90484÷2450÷5028+4213×4840÷21360×265-1756+8
⒊计算下面各题。指名说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87-49+21(90+70)÷80100-5×1332×(47-17)
二、灵活运用
⒈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⑴出示题目:请同学们一线一组地算一算。
⑵比较: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关系?
⑶小结:能过这组题的计算,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数边续除以两个数,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结果相同。⑷组织同学们分组举例,并证实以上的结论。
⒉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
⑴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可以不计算,通过观察比较。
⑵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每题比较时的思考过程。
⒊完成练习十二第9题
同学们独立完成,发现问题及是纠正。
四、全课小结:通过练习,你有那些收获?
十二、布置作业
小数混合运算的教案8篇相关文章:
★ 珍珠泉的教案8篇
★ 春望的教案8篇
★ 望月的教案8篇
★ 沙画的教案8篇
★ 笋的秘密教案8篇
★ 腊八粥的教案8篇